盐湖与戈壁:地球上的独特地貌景观
盐湖与戈壁:地球上的独特地貌景观
盐湖和戈壁是地球上独特而神秘的地貌景观,它们的形成与地球的自然演化密切相关。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富含多种盐类矿物,而戈壁则是干旱地区常见的荒漠地貌。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盐湖和戈壁的形成过程及其独特的地理特征。
盐湖:地球上的神秘咸水湖
盐湖的定义与特征
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其矿化度(即含盐量)极高,通常大于35g/L。与淡水湖(矿化度小于1g/L)和普通咸水湖(矿化度1-35g/L)相比,盐湖的盐度要高得多。盐湖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富含多种盐类矿物,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盐湖中的天然盐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业操作才能成为食用盐。盐湖中沉积的盐类矿物多达200种,包括石盐、碱、芒硝以及钾、锂、镁、硼、溴、硝石、石膏和医用淤泥等,是化工、农业、轻工、冶金、建筑和医疗等领域的关键原料。
此外,盐湖中还蕴藏着具有工业价值的铷、铯、钨、锶、铀以及氯化钙、菱镁矿、沸石、锂蒙脱石等资源,同时还有多种价值极高的生物资源(如盐卤虫)和基因资源。盐湖卤水的储热特点使其可用于“太阳能盐水池”发电,而盐湖中提取的锂矿则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资源。
盐湖的类型与形成
盐湖的类型划分主要有三种原则:
- 按盐湖卤水赋存状态分类
- 按盐湖的主要盐类沉积物分类
- 按卤水的化学成分分类
其中,第一种分类方式是中学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考点。根据盐湖卤水赋存状态,盐湖可分为卤水湖、干盐湖和沙下湖:
- 卤水湖:一年四季湖盆中都有表面卤水存在,盐类沉积仅存在于岸边或湖底某些部位,湖水有涨有落但总有自由表面卤水。
- 干盐湖: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在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裸露地表的干盐滩因日晒和强烈蒸发形成巨大的盐壳,如察尔汗盐湖。
- 沙下湖:全年无表面卤水,晶间卤水埋藏较深,因卤水很少与外界交换,水位较为平稳。其盐类沉积顶部常有浮土和流沙覆盖,全年无地表径流补给。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海成盐湖,由海湾或内海演变而成。当海湾或内海因沉积物堆积而与海洋隔离,在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水体强烈蒸发,盐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盐湖并产生各种盐类沉积。
盐湖的形成条件
盐湖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关键因素影响:
- 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在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湖水中的盐类物质会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并沉积于湖底和岸边。例如,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200米)深居内陆,四周被山脉环绕,受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量都很少,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察尔汗盐湖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茶卡盐池年降水量约210毫米。
- 封闭的地形和盐分补给: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无法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湖泊输送。在强烈蒸发作用下,湖水盐度逐渐升高,盐分积累越来越多,最终形成盐湖。值得注意的是,盐湖不仅可以在大陆形成,也可以由海湾演变而成。海洋水体平均含盐量为35克/升,如果海湾因沙坝发展而与海洋隔离,成为封闭状态,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水体强烈蒸发,盐度会不断增高,最终形成盐湖。
在盐湖地区,常常可以看到环湖有一圈圈银白色的盐带,宛如盐湖的美丽项圈。这种现象是盐类物质从流域向盐湖迁移的有力证据。各种盐类在迁移过程中,由于溶解度不同,呈现出一定的沉淀顺序,形成明显的环带状分布规律。例如,昆仑山北麓的一些盐湖地区,靠近山区的地段为硼盐带,近湖地段为芒硝带,湖内则沉积有食盐和光卤石。
盐湖的分布规律
盐湖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中国是世界上盐湖最多的国家之一,盐湖主要分布在北纬30-50°之间,属于世界著名的亚、非、欧大陆盐湖带的最东缘,称为中国盐湖带。盐湖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山间盆地或高原闭流洼地中。青藏高原被誉为“盐湖之家”,其中多格错仁(茶卡错仁)海拔481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盐湖。
由盐类沉积形成的巨大盐盖坚硬异常,如同岩石一般。铁路、公路、机场和房屋可以安全地建在盐盖上,高浓度的盐水甚至可以像水泥一样进行浇灌。
中国著名盐湖
-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东西长160多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盐层厚度约为2-20米,面积达5800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因气候干旱,一切绿色植物难以生长,但却孕育出晶莹如玉、变化万千的神奇盐花。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的美丽形状的结晶体。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60亿人口食用1000年。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南侧,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茶卡盐湖是在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而形成的天然结晶盐湖,是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
运城盐湖:又称谢池,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以南,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32平方千米。该湖系地堑式构造湖,周围山体因断层作用而抬升,盆地则相对凹陷,在低洼处积水成湖。运城盐湖的盐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南风对盐的产量有重要影响。中条山南来的气流越过山脉后形成焚风,使空气干燥,加速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
戈壁:干旱地区的独特地貌
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是一种基本没有细沙的干燥地貌。在气候条件极度炎热干燥、四季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岩石不断受到风吹日晒,发生热胀冷缩,逐渐崩解为大小不等的砾石和沙粒。当细沙被风吹走后,就形成了戈壁。
戈壁中的砾石通常是荒漠吹蚀区中的各种沉积物,如山前洪-冲积平原面上的洪积物、冲积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基岩经强烈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等。地壳运动也会导致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促使戈壁形成。
戈壁主要的气候特征有三点:
- 戈壁的降水量少。戈壁年平均降水量通常低于250毫米,并且降水多是阵雨,从戈壁的边缘到中心,降水量逐渐减少。
- 戈壁温差大。戈壁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而无论是气温还是地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非常大。
- 戈壁的风沙活动频繁。由于降水稀少,地表干燥,只要有风,地面的沙砾就会被吹扬起来,形成沙暴等风沙天气。
戈壁的自然特征较为明显,主要包括戈壁的水系特征和动植物特征。戈壁的水系主要是地下水,几乎没有积水或流动的河流。虽然戈壁边缘有山地水,但是,只要它们流入松散的土壤或者多盐的、封闭的凹地时,就会迅速干涸,并且很多河流只在夏季有水。不过在一些戈壁地区,地下水却分布很多,水质甚至可以满足当地畜牧的需求。
在戈壁特殊的土壤条件下,植被非常稀少。能在戈壁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它们能从土壤的深处吸收水分并茁壮成长。在茫茫戈壁上,尽管植物不多,但动物种类却不少。野骆驼、蒙古野驴、詹兰羚羊、捷尔伦羚等大型哺乳动物都生活在戈壁上。此外,还有旱獭、囊鼠等啮齿类动物以及一些爬虫类动物,也能在环境恶劣的戈壁上生存。
戈壁的生态条件十分严酷,但戈壁并不荒芜,一些水源充足的地区甚至还出现了绿洲。每种地貌都有独特的生态意义,即便不像碧水白沙的海岸那样令人心旷神怡,戈壁的广袤无垠和天高地阔也非常值得我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赞叹。
本文原文来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