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化验到影像:体检报告中的癌症早期信号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45: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化验到影像:体检报告中的癌症早期信号

体检报告上的各种医学术语和指标常常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其实,一些关键指标的异常可能暗藏风险,及时发现这些"蛛丝马迹"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本文将为你详细解读体检报告中可能提示癌症的指标,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化验检查中的"蛛丝马迹"

血常规

血液科主任医师林全德表示,血常规主要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如果只是个别指标轻度异常,无需过分担心。但以下情况需要警惕:

  • 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需排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三系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 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时也会出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如肺癌转移到骨髓或肝脏时。
  • 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与肺癌、肠癌等晚期肿瘤有关。
  • 许多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贫血。

血生化

医学检验科许青霞介绍,血生化主要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电解质等。以下异常指标需警惕:

  • 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谷酰转肽酶异常升高,需排查肝胆胰疾病,包括肝癌、胆管癌、胰腺癌。
  • 球蛋白升高需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 肾功能异常需寻找原因,恶性肿瘤可能引起肾功能异常。
  • 碱性磷酸酶升高需警惕骨肿瘤或肝脏肿瘤。
  • 血钙升高可能提示肿瘤骨转移。

肿瘤标志物

许青霞医生指出,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癌。例如,妊娠期、慢性炎症、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但以下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 甲胎蛋白大幅或连续升高,需警惕肝癌。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大幅升高,需警惕前列腺癌。
  • 糖类抗原125和人附睾蛋白4大幅升高,需警惕卵巢癌等。

影像检查中的癌症"蛛丝马迹"

超声检查

超声主要用于检查甲状腺、浅表淋巴结、乳腺、心脏、肝胆胰脾、泌尿系统、女性子宫及附件等。超声医学科主任李潜提醒,以下特征需警惕:

  • 边缘不光整或不清晰
  • 形态不规则
  • 血流丰富信号

甲状腺、乳腺等的超声报告通常会给出影像学分级:

  • 1级、2级:良性,无需担心
  • 3级:大多数是良性,定期复查即可
  • 4级:恶性可能性增加,建议穿刺活检
  • 5级:恶性可能性超过95%,需尽早活检

CT检查

CT主要用于肺癌筛查。肺部CT发现的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医学影像科副主任许春苗建议:

  • 小于5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
  • 需根据结节大小定期随访
  • 若发现实性成分或病灶增大,需请医生评估是否手术

其他影像检查

核磁共振、PET-CT等通常用于进一步检查。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咨询医生,不要简单对号入座。







再次提醒大家,体检中发现异常需找医生咨询,不要简单对号入座。

本文原文来自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