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气温骤降10℃,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专家提醒防护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6: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气温骤降10℃,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专家提醒防护

近日,一股“换季式”强冷空气来袭,多地降温幅度将超10℃,局地可达14℃以上。天津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8日至20日天津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10℃,19日和20日早晨北部地区最低气温1-2℃,其他地区3-5℃,18日全市有东北风4-5级阵风7-8级,其中滨海新区5-6级阵风7-8级。对此,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卢成志提醒:温度骤降,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还易诱发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加重心脑负荷,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心脏疾病发生率将增加2%。因此,急剧降温是心肌梗死和卒中高发的时间。

冬季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气温骤降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加大心脑血管的负荷,另外急速降温还会导致血管内斑块不稳定,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急性心梗甚至猝死。在此,医务人员提醒广大观众朋友要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谁是高危人群?

  • 有明确冠心病病史的患者
  •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 长期大量吸烟、酗酒者
  • 缺乏运动的人群
  •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做好御寒措施

  • 寒潮期间减少户外活动
  • 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头颈、腰背的保暖
  • 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建议冬季室温20℃左右,湿度30-50%为宜

合理膳食

  •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 多吃青菜、蔬菜水果
  • 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
  • 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 注意补充水分

适量运动

  • 适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
  • 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 避免在清晨或夜晚以及雾霾天气等户外环境不佳的时候进行锻炼

控制基础疾病

  •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坚持服用药物
  • 加强监测,定期到医院复诊,及时调整药物
  • 避免病情波动

其他注意事项

  • 避免感冒:人群密集处需戴好口罩,家中注意通风换气
  • 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心态及充足的睡眠
  • 戒烟限酒:不要酗酒
  • 定期检查:尤其是已确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1. 胸闷胸痛:若出现突发性的胸闷、胸痛(多位于心前区、左肩背部、剑突下,少数表现为牙疼、咽部紧缩感、腹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濒死感等症状,要考虑急性心梗。

  2. 呼吸困难: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均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气促、喘憋等,尤其是出现夜间憋醒,不能平卧的现象,可能是急性心衰发作。

  3. 心悸:感觉心跳不规律,如心跳过快,过慢、心跳有停跳感等,属于心律失常的表现,部分患者可伴随胸闷、乏力等不适。若症状明显或发作频繁,需及时就诊。

  4. 头晕、晕厥:一旦出现黑朦、意识模糊,说明脑供血、脑供氧出现问题,即便是短暂性发作,仍需警惕卒中或心源性晕厥。

  5. 走路异常:如果突然发现步态发生改变,伴随肢体麻木,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前兆。

若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时间就是生命,心肌细胞一旦缺血受损,将不可逆转。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关键要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请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