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质量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再敲警钟
红枣质量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再敲警钟
近期,红枣质量问题频频引发关注。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拒绝进口产品信息,我国红枣多次因“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秽的、腐烂的、分解的物质;不适合食用”而被拒绝进口。此外,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也通报了多起红枣因农药残留问题被拒绝进口的案例。
这些案例暴露出红枣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存在诸多质量问题。优质红枣质量评价技术规范(T/XAASS 013-2024)明确规定了从产地环境到产品质量的评价技术要求,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农药残留超标是红枣被拒绝进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台湾通报的案例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红枣被检出多种农药残留,包括可尼丁、克美素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红枣的品质,更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导致红枣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种植环节,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忽视了食品安全,使用了过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在加工环节,卫生条件不达标也是导致红枣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导致产品受到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红枣质量问题,监管部门和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河南新郑的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化生产车间中,对红枣进行反复清洗,并投资建成全智能化冻干车间,通过新技术更好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口感。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将优质灰枣品种引入新疆,推动当地红枣基地建设。
作为消费者,在选购红枣时需要格外谨慎。专家建议,选购红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观察外观。自然晾干的红枣表面会有皱褶和斑点,颜色均匀;而经过化学处理的红枣则会异常光亮。其次,品尝口感。自然生长的大枣香甜中带果酸味;如果口感过甜,可能添加了甜味剂。最后,闻气味。优质大枣有独特的枣香味;没有枣香味甚至有怪味的红枣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红枣质量问题频发,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红枣产品质量。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控制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在选购时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查看产品检测报告,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