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举办鉴真东渡文化节,重现1200年前文化壮举
扬州举办鉴真东渡文化节,重现1200年前文化壮举
公元753年,66岁的鉴真和尚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抵达。这一壮举不仅完成了他传播佛法的宏愿,也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1200多年后,扬州举办“鉴真东渡文化节”,重现这位伟大僧人的传奇旅程,让人们重温这段历史,也为现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启示。
鉴真和尚,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是唐代著名的律宗僧人。他14岁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跟随多位佛学大师研习佛法,尤其在律学上有建树,声名远扬。742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到中国,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鉴真欣然应允,开始了他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
前五次东渡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鉴真和尚在第五次东渡时双目染疾失明,但他东渡意志弥坚,誓曰:“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
鉴真和尚在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奉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之恩人”等,充分地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崇敬之情。
1200多年后的今天,扬州举办“鉴真东渡文化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僧人。文化节以“鉴真东渡:千年传奇再现”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现鉴真和尚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文化节期间,扬州大明寺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法会,来自中日两国的高僧大德共同诵经祈福。大明寺内,鉴真纪念堂前,香烟缭绕,钟磬齐鸣,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信仰与理想的年代。
除了宗教仪式,文化节还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在“鉴真东渡与中日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上,中日两国学者就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鉴真东渡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输出,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鉴真东渡图片展”上,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生动再现了鉴真和尚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许多人驻足在一幅幅图片前,感慨鉴真和尚的坚韧精神和伟大贡献。
文化节期间,还特别推出了“鉴真东渡之路”体验活动。参与者可以沿着当年鉴真和尚的足迹,从扬州出发,途经宁波、福州,最终抵达日本。这条路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亲身体验鉴真和尚的坚韧精神和伟大抱负。
“鉴真东渡文化节”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重新认识鉴真和尚的伟大精神,也让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鉴真和尚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当今世界,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人们重温了这段历史,也为现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启示。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显得尤为重要。鉴真和尚的东渡精神,激励着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多元文化,促进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一段关于信仰、坚韧和文化交流的传奇。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克服一切。这种精神,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