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品到底有多可怕?这些危害你必须知道!
过期药品到底有多可怕?这些危害你必须知道!
“前两天我感觉鼻子有点不通气,就从家里放药的盒子里拿了两片感冒药吃上了,原以为感冒马上能好。没承想吃了之后就开始上吐下泻。”邹先生告诉药师,本来他没当回事以为是吃东西不合适了,妻子回家后看着不对劲就把他送到医院,结果医生告诉他,导致他上吐下泻的罪魁祸首是他吃下的过期感冒药。
这个案例再次敲响了警钟:过期药品绝不是“小问题”,而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大事。药品一旦过期,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分解,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药品能够保持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药品的制造商能够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旦超过这个期限,药品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药品过期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呢?首先,药品的有效成分含量会下降,无法发挥原有的疗效。例如,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抗菌类药品,药效降低的速度比较快。如果超过有效期后服用,将导致药效不足而延误治疗。更严重的是,过期药品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产生有害物质。比如阿司匹林片,长期放置后会分解出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水杨酸和醋酸化合物,可能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甚至穿孔。此外,中成药因含糖类等赋型剂,在过期后容易发生霉变,滋生细菌,增加用药风险。
“准过期”药品也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那些临期的“准过期”药品,应该如何处理呢?专家建议,应注意检查药物的外观和气味。药品变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发霉,不同剂型会有不同的变质表现。例如,薄膜衣片可能会产生变色,最常见的是白色变成黄色,表面开裂等现象;对于胶囊剂,由于外壳一般是明胶制成的,秋冬时节容易发生脱水,干燥变硬,进而破裂。春夏时节,胶囊壳又容易吸潮变软。
正确保存是关键
药品的保存条件对其有效期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条件保存,即使药品还在有效期内,也可能出现变质。例如,需要冷藏的药品如果在常温下保存,有效成分会迅速降解。开封后的药品如果保存不当(如瓶盖未拧紧),可能在未到有效期时就已变质。因此,正确的保存方法非常重要:
- 尽量保持药品原包装完整
- 避光保存
- 密封保存
- 保持干燥
- 在阴凉处保存
- 不要在家中大量囤积药品
过期药品如何处理?
过期药品属于危险废物,不能随意丢弃。2021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确指出,过期药品属于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如果随意丢弃,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如果附近有药店、社区或医院设有过期药品回收点,可以联系其进行回收
- 如果没有回收点,应先破坏药品包装盒,然后随生活垃圾分散丢弃,并按照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最后,为了避免过期药品带来的风险,建议大家合理备药,不要大量囤积。药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适量购买。这样既能保证用药安全,又能减少浪费。
记住,安全用药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表现。不要让过期药品成为家庭健康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