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贵州的生态宝藏,侗族文化的瑰宝
黎平县:贵州的生态宝藏,侗族文化的瑰宝
黎平县,这座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古城,静静地坐落在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这里,东经108°37′至109°31′、北纬25°44′至26°31′的地理坐标,不仅标记着一个行政区域,更凝结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和自然精华。作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部分,黎平县总面积达444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14个镇和9个乡,常住人口约40.92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71%,是名副其实的“侗乡之窗”。
侗族文化的瑰宝
走进黎平,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这里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百节之乡”,侗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最纯粹的保留和传承。侗族大歌,这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瑰宝,以其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原生态演唱方式,震撼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在侗族村寨中,鼓楼是另一道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作为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不仅是村民集会、议事的场所,更是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当夜幕降临,鼓楼前的广场上便会响起悠扬的芦笙,侗族男女老少围成一圈,跳起欢快的多耶舞,歌声、笑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除了侗族大歌和鼓楼,侗族的节日庆典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每年的侗年(吃冬节)是侗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侗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共同祈求祖先保佑,庆祝稻禾丰收,亲友团圆。节日期间,打油茶、打糍粑、抬粑槽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上演,民族大团结非遗盛装巡游、千人合拢宴、祭萨大典、侗戏、踩歌堂吹芦笙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游客充分领略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生态资源的宝藏
黎平县不仅是一座文化宝库,更是一片生态绿洲。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被誉为“杉海粮仓油壶”。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更为这片土地披上了厚厚的绿色外衣。在黎平,茶香与林海相得益彰。作为“两茶一药”的主导产业,黎平县的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6.9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达23.5万亩。2023年,全县完成茶园提质增效6.44万亩,干茶产量达1.51万吨,产值为15.36亿元,带动群众4.6万户、15余万人实现人均增收4000余元。如今,“黎平茶”已成为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备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品牌,正走俏全国、飘香世界。
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让黎平县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肇兴侗寨,这座被誉为“侗乡第一寨”的4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近30万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侗族文化,还能体验到“侗秀”、“研学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堂安梯田、登杠日落等生态景观,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2024年上半年,肇兴侗寨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34.69%,充分展现了生态旅游的魅力。
历史的见证
黎平县不仅是侗族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作为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的第一站,黎平县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放弃原定计划,改向贵州西北进军。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了新的战略方向,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如今,黎平会议会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黎平,这座千年古城,以其独特的侗族文化、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无论是探寻侗族大歌的魅力,还是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亦或是追寻红色足迹,黎平都能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快来黎平,发现这座生态宝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