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舍利塔顶回归五台山
北魏舍利塔顶回归五台山
2024年12月22日,五台山寿宁寺迎来了一件流失多年的珍贵文物——“释迦佛舍利塔”塔顶。这件文物不仅是寿宁寺1500年历史的见证,也印证了唐代文献中关于寿宁寺“阿育王塔”的记载,是五台山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此次回归的“释迦佛舍利塔顶”由石雕释迦佛舍利塔尖与塔盖两部分组成。佛教传统认为,释迦佛舍利塔是由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所建造,因此舍利塔也被称为阿育王舍利塔。塔顶的塔尖部分呈含苞待放的莲花形状,中部束腰,下部为覆莲式设计;塔盖则采用亭阁式的四檐结构,与塔尖完美契合。据捐赠者介绍,这件文物原名为“王子焚身育王塔”。经专家鉴定,这两件石雕确属同一石塔的两个部件,年代可追溯至北魏时期,与寿宁寺的始建年代及历史记录相吻合。
寿宁寺,又名“王子焚身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据唐代文献《古清凉传》记载,该寺在北魏时期就已有阿育王所造的佛舍利塔。北齐第三王子曾在此绕塔行道,并创建了王子焚身寺。到了唐代,寺庙更名为大王子寺,是敦煌壁画《五台山图》中描绘的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根据碑刻记载,宋真宗御赐将王子寺更名为“寿宁寺”,宋代文献《佛祖统纪》也记载,寿宁寺是北宋时期“诏修十寺”之一。元初帝师巴思八曾到访五台山寿宁寺,使之成为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的第一座寺庙。从北齐至清代,寿宁寺一直是皇家寺院。至今,寺内仍保存有元明清时期的石碑及清代壁画。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自东晋后赵时期佛教传入以来,历经180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唐代之前的文物相对稀少,因此这次北魏文物的回归显得尤为珍贵。据专家介绍,目前正依据塔顶的形制,参考北魏时期的石塔风格,设计复原塔身和塔基部分,期待能够重现舍利塔的完整面貌,使其成为五台山文物活化展示的一大亮点。
本文原文来自山西日报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