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看含绒量!选购羽绒服的六大关键指标详解
别再只看含绒量!选购羽绒服的六大关键指标详解
羽绒服是冬季保暖的重要装备,但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羽绒服,如何选购一件既保暖又舒适的羽绒服呢?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选购羽绒服时需要关注的关键指标,帮助你避免选购误区,挑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羽绒服。
很多人在购买羽绒服时,都会把含绒量作为首要的参考指标,认为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就越保暖。然而,选购羽绒服并不能只看含绒量。要挑选到真正适合的羽绒服,消费者需要全面了解多方面的指标,包括充绒量、蓬松度、填充物种类、面料等。本文将围绕这些关键点为您详解购买羽绒服的应考量因素。
填充物种类
高质量羽绒服的填充物无非是鹅绒和鸭绒。一般来说,鹅绒的绒朵更大、更蓬松,保暖性能也比鸭绒更好。因此,鹅绒的羽绒服价格通常也更高。而白鸭绒由于颜色浅,适合填充浅色羽绒服,也更加普遍。鹅绒 > 白鸭绒 > 灰鸭绒 > 灰鹅绒。但在非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白鸭绒也能提供足够的保暖效果。
含绒量
新国标对含绒量进行了新的定义,把“含绒量”更改为“绒子含量”,要求成品绒子含量不得低于50%。这是因为缝入羽绒服的绒子越多,其保暖性越好。市面上高质量羽绒服绒子含量通常为90%以上,80%的则也算是较好产品。如果低于50%,则基本不能称为羽绒服。
充绒量
充绒量是另一个需要重点考量的指标。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宜选择不同充绒量的羽绒服。例如,在0℃以上的南方地区,轻薄羽绒服的充绒量在100g以上即可;而在北方或极寒地区,则需要选择充绒量在200g以上甚至更高的羽绒服,才能确保足够的保暖性能。充绒量越大,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也通常越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充绒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充绒量反而可能导致羽绒服的蓬松度下降。
蓬松度
蓬松度也是关键的参考指标。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说明羽绒能够储存更多的空气,从而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在南方较温暖的地区,可以选择550蓬的羽绒服;北方则建议选择600-700蓬的;而极寒或者户外环境,需要选择800蓬及以上的羽绒服。
清洁度
国标对羽绒清洁度的要求较为严格,清洁度分为1000、800、700、600、500及450这几个等级。一般来说,清洁度在450以上的羽绒较为干净,无异味。市面上大部分羽绒清洁度在450至600之间,此外,清洁度越高,羽绒服的质量也越好。
面料和缝制
选择羽绒服时,还应关注清洁度。国标对羽绒清洁度的要求较为严格,清洁度分为1000、800、700、600、500及450这几个等级。一般来说,清洁度在450以上的羽绒较为干净,无异味。市面上大部分羽绒清洁度在450至600之间,此外,清洁度越高,羽绒服的质量也越好。
面料和缝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针脚细密且面料密度高的羽绒服,有助于防止跑绒。同时,优选带有防风、防水功能的面料,可提供更好的保暖性和实用性。而衍缝过小的羽绒服通常充绒量较少,不适合作为冬季保暖衣物。
其他注意事项
在购买羽绒服时,还应注意查看吊牌上的信息,确保标注清晰齐全,包括含绒量、充绒量、材质、洗涤说明等。尤其要注意洗唛上填充物的名称与含量,以确保购买到的羽绒服符合自身需要和国家标准。
此外,切勿盲目追求低价,避免买到掺杂杂质劣质羽绒等产品导致保暖性能不足或者存在健康隐患。市场上也存在不少品牌利用夸大宣传售卖劣质羽绒服的现象,消费者需要警惕识别,选择有保障的正规品牌。
对于日常穿着,建议先通过在线资料查看羽绒服的相关参数,然后最好到实体店试穿,以检查羽绒服的舒适度、是否跑绒及气味等综合因素。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才能挑选到一件真正高性价比且适合自己的羽绒服。
购买羽绒服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考量,不能单纯通过含绒量判断其保暖性。通过对填充物种类、充绒量、蓬松度、清洁度以及面料等多方面的了解和比较,可以帮助您避免陷入选购误区,从而选到一款真正舒适耐用又保暖的羽绒服。
本文原文来自smzd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