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团队发现免疫疗法新应用,或为动脉硬化治疗带来突破
浙大团队发现免疫疗法新应用,或为动脉硬化治疗带来突破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每年导致近1800万人死亡,成为全球主要致死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突破,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团队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为动脉硬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传统治疗的局限
目前,针对动脉硬化的最常用临床治疗是使用降脂药(例如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血脂水平。这种治疗方式可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降低30%。然而,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会发生MACE,这提示我们仅依靠降脂治疗并不足以预防心血管事件。此外,传统的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虽然能改善血管通畅性,但无法根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问题。
免疫疗法的新突破
王建安团队的研究发现,使用可与Fc结合的抗PD-1单抗(例如Nivolumab)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显著减小斑块的大小。具体机制是抗PD-1单抗的Fc段使其能够被Fcγ受体捕获,抑制斑块中活化和促炎性PD-1阳性T细胞功能。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PD-1单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为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团队对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癌症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通过多组学单细胞分析,研究团队全面地描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异性的PD-1阳性T细胞,这些细胞被激活并具有促炎作用。
进一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具有Fc结合能力的抗PD-1单抗可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而没有Fc结合能力的抗PD-1单抗则没有这种作用。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PD-1单抗在动脉硬化治疗中的效果,还为未来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潜在风险与挑战
尽管这一发现令人振奋,但免疫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有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肿瘤治疗中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在将PD-1单抗应用于动脉硬化治疗时,需要谨慎评估其长期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
专家观点
心血管领域专家表示,这一发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靶向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然而,专家也指出,这一疗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王建安团队的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PD-1单抗在动脉硬化治疗中的潜力,更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一发现有望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方案,为全球数千万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