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旦大学研究揭示:中国人口死亡高峰即将到来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3: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大学研究揭示:中国人口死亡高峰即将到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张震教授与老龄研究院李强教授通过数理人口分析,揭示了这一现象的特征与演化机制。研究指出,人口死亡高峰的形成受三个核心因素驱动:历史出生数的波动、存活率的提升以及死亡率的下降。

01

人口死亡高峰的形成与预测

研究显示,中国人口死亡数将在2061年达到峰值1900万,之后逐渐下降。从2024年到21世纪末,中国将经历总计12.3亿死亡人口,年均死亡数将达到1600万。这一预测基于对中国人口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数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建国初期,由于战乱结束、社会安定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出生数迅速攀升,并在1949至1958年期间出现了第一次出生高峰。随后,在三年困难时期,出生数受到冲击,但在灾后补偿性生育的推动下,1963年达到2954万的高位,此后保持在2500万以上,形成了第二次出生高峰。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出生数快速减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尽管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2-3之间,但前期的出生高峰人群进入育龄阶段后,又带来了一轮出生小高峰。此后,出生数继续下滑至每年2000万以下,直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出生数曾短暂回升,但政策效应释放后,出生数再度回归下降趋势。

同样,死亡数也经历了显著变化。1949年,中国死亡率达到20.0‰,死亡数为1083.3万。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到1957年,中国的死亡率和死亡数分别降至10.8‰和698万。在三年困难时期,死亡数一度反弹,之后再度下降。进入20世纪80年代,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从1980年的6.34‰缓慢上升至2023年的7.87‰,43年间仅上升了1.53个千分点。与此同时,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7.77岁提升至2023年的78.20岁。

02

人口死亡高峰的影响

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将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个人而言,死亡高峰意味着更多人将面临临终关怀的需求,对医疗资源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家庭来说,照顾老人将成为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这种压力将更加明显。从社会层面看,死亡高峰将对医疗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03

应对人口死亡高峰的策略:安宁疗护体系建设

面对人口死亡高峰的挑战,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安宁疗护旨在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临终前的身心灵等方面的照护与人文关怀服务,通过控制痛苦与不适症状,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经过三十多年的试点,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目前三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全国185个市(区)。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4000家,许多高校和医学院也开始开设相关课程。各地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如上海采用社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四川德阳则以医院安宁疗护模式为主。

04

文化与政策的双重推动

尽管安宁疗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其全面推广仍面临不少困难。一方面,安宁疗护全面推广缺乏文化土壤,尊严离世与积极治疗存在隐性冲突。另一方面,安宁疗护全面推广缺乏法律支撑和政策支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完善安宁疗护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公众、社区等全方位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宣传优逝观念,普及生命教育。2019年“安宁疗护”已被写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六条,作为医疗卫生机构为公民提供的服务之一。2022年深圳通过地方性立法推行生前预嘱,开启我国安宁疗护立法的序幕。

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是人口转变的自然结果,但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宁疗护体系,我们可以减轻其对社会的冲击,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