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审限内结案率”取代旧指标,最高法破解年底立案难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7: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审限内结案率”取代旧指标,最高法破解年底立案难

“年底不立案”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在接受专访时,详细介绍了新版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实施情况及其对“年底不立案”问题的解决效果。

01

问:什么是“年底不立案”现象?它为何会成为司法领域的顽疾?

答:“年底不立案”现象,是指一些地方法院在年末特定考评时期,为了追求高结案率而人为控制立案的情况。这种做法表面上提高了结案率,但实质上却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违背了司法为民的宗旨。

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过去考核机制的不合理。在旧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中,年底结案率是评价法院工作的重要指标。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一些法院不得不采取控制立案的措施,导致年底成为立案的“真空期”。

02

问:针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进行重大修订。新版指标体系于2024年1月正式施行,其中最核心的改革就是用“审限内结案率”替代了原有的“年底结案率”。

“审限内结案率”是指在法定审限内完成审理并结案的案件比例。这一指标的设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为了追求年底结案率而控制立案的做法。因为无论何时立案,只要在法定审限内结案,都能计入考核指标,这就消除了法院年底控制立案的动机。

03

问:改革实施后,效果如何?

答: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12月,全国法院月立案偏离度为-20.83%,较2022年同期的-28.05%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自去年下半年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试点运行后,全国法院立案偏离度月末、季末急速下降趋势逐渐平缓,平均波动幅度为43.33%,较上半年减少35.41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全国法院整治“年底不立案”问题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更重要的是,这一改革不仅解决了年底立案难的问题,还推动了整个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04

问:除了指标体系改革,最高人民法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立案工作的规范性?

答:除了改革指标体系,最高人民法院还建立了多项配套机制来保障立案工作的规范性。例如,我们组建了专门的调研小组,深挖不立案问题的根源,并通过四级人民法院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满意度评价系统、12368不立案投诉热线等渠道,加强对立案工作的监督。

2023年,我们对833件“应立未立”的案件进行了督促立案。去年年底,还专门召开了全国四级法院立案庭庭长视频会,对一些地区的“不立案”投诉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有力推动了“年底不立案”问题的有效整治。

05

问: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在立案工作方面还有哪些规划?

答: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立案工作的各项制度。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对群众反映较多的不规范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提升立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推进跨域诉讼服务的全面实施。2023年,全国法院网上立案案件数达到1448.93万件,同比上升18.34%。在吉林等13个地区开展的跨域诉讼服务改革试点中,91.7%以上的案件管辖法院实现了30分钟内响应。这些便民措施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诉讼体验。

06

问:这一改革对推动司法公正、提升群众满意度有何长远意义?

答:这一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不仅解决了“年底不立案”这一顽疾,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整个审判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人性化。通过取消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我们释放了法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案件本身,从而提升审判质量。

从长远来看,这一改革将有效提升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当群众感受到自己的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受理,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时,他们对司法的信任感和满意度自然会大幅提升。这正是我们推进司法改革的初衷和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