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否“武艺高强”?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5: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否“武艺高强”?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形象和思想一直备受关注。在孔子诞辰日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琢通过解读《论语》和相关史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印象的孔子形象。


资料图:导游为游客讲解明代《孔子燕居像》。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孔子是否“武艺高强”?

许多人对孔子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文弱书生”,但孟琢教授的研究却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据《论语》记载,孔子身材高大,有“长人”之称,其身高可能超过一米九。此外,孔子精通“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指射箭,“御”指驾车,这些都表明孔子具备高超的武艺。

“古代的射箭不仅要求准,还要求仪态要好看。所以,当时有个成语叫‘观者如堵’,就是说看孔子射箭的人数量特别多,密集如墙,人山人海。”孟琢教授解释道。因此,孔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而是身材高大健壮、气度不凡。

“仁”有哪些含义?

翻开《论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孔子的言行举止,书中记录的内容,也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影响。在《经典来了:一起读论语》一书中,孟琢列举了出自《论语》的诸多成语,如举一反三、任重道远等等,这些成语典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琢认为,这是孔子对自己不同人生境界的描述,一句话里出了好几个成语。

“我们讲‘四十不惑’,说的是到了这个年纪,经历了许多事情,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时,会有自己的判断力,有一种高度的理性。”他说。

《论语》中提到“里仁为美”,孟琢介绍,“仁”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09次,贯穿全篇,它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平等爱人”。

“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体现了一种积极奉献的精神。”孟琢进一步解释,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强加给别人,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对“仁”的一个核心表达。

从《论语》中,能读懂什么?

“君子固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的“金句”随处可见,也有不少人将其视为座右铭。


资料图:图为演员们上演“孔子授课”。 殷柯 摄

《经典来了:一起读论语》中介绍了不少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天天出版社供图

“孔子曾经身处‘陈蔡绝粮’的困厄之中,这时子路有点郁闷,便跟孔子说,君子也有这种走投无论的困境,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孟琢觉得,这表明孔子在逆境中依然心志坚定。

孔子也有非常洒脱的一面。孟琢举了一个例子,孔子曾经和弟子对话,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理想,曾皙描述了一幅春游图景,人们融入到大自然之中,自如洒脱,孔子对此十分赞赏。

在孟琢看来,《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为人们揭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时的淡定从容,展现了一种自在洒脱、天人合一的气象。

“对面临压力、容易焦虑的现代人来说,可以去细细品读《论语》,在心灵的碰撞中,获得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信念感和力量感。”他说。

孟琢认为,人们真正读懂《论语》、理解孔子之后,就能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孔子经历过诸多艰难困苦,但依然内心坚定,精神振奋而又快乐,这很能打动人心。”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