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发展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挑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14: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发展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主权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业的新技术和自由化趋势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日益融合,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平衡金融开放与保护国家经济主权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01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主权的冲突

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市场无所不能”,力主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走金融自由化之路。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金融行业出现虚拟化趋势,虚拟经济交易逐渐从金融业务中分离出来,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逐步被削弱。虚拟经济因交易异化而成为赚取利润的便利工具。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逐渐建立起了以经济金融化、虚拟化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掠夺性的虚拟经济体系。20世纪90年代之后,虚拟经济投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尔街利用虚拟经济部门复杂的衍生品交易赚取超额利润。当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大量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虚拟经济部门复杂的衍生品交易会导致大量虚拟经济机构宣布破产,从而使市场濒临崩溃的边缘。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平衡被打破,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系统性失衡。20世纪以来,多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社会动荡、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发生了108次金融危机。其中20世纪80年代45次,20世纪90年代63次,90年代的频率比80年代高40%。在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下,从1982年起,拉美地区多国债务危机接连爆发,这标志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2008年,美国虚拟经济泡沫化达到巅峰,房地产贷款利率上升导致民众贷款成本增加,房价出现下跌趋势,最终引发次贷危机。因此,资产证券化使得风险传递至各个领域,经济系统出现结构性失衡,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02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为例,近年来,随着共建的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也面临如何提高有效性、体现差异化、保证安全性等挑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要完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质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方面,金融监管总局提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深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银团贷款、跨国并购等跨境业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创新投融资模式,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金融支持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涉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要各国加大政策协调,搭建开放包容、层次丰富的投融资平台。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强化金融产品适配,利用新技术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经营主体提供广泛可得、灵活多样、适配有效的金融支持。

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要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项目特点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强化金融供给能力。注重发挥金融机构作用,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用好信贷、债券、基金、股权等多种金融工具,逐步构建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金融服务网络。

03

中国的应对之道

面对金融开放带来的挑战,中国积极探索平衡金融开放与经济主权的路径。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例,该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开创国际经贸合作新局面,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

在跨境贸易和投资领域,进出口银行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支持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进出口银行不断加大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动“新三样”等产品和跨境电商出口,支持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农产品、消费品等进口。截至今年9月末,进出口银行外贸产业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同时,打造以信贷为主体,投资、贸易、资金等为配套的业务体系,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建设,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助力,截至今年9月末,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贷款余额2.44万亿元。此外,还建立重大科创项目护航机制,支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夯实外贸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截至今年9月末,进出口银行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近万亿元。

新征程上,进出口银行将牢牢把握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国际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助力培育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政策性金融改革的战略考量,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布局,着力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多措并举提升展业和服务水平。二是服务对外开放。聚焦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确保如期完成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重大任务。践行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全力以赴推动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研究和制定,推动扩大制度型开放。三是支持外贸发展。优化外贸外资支持体系,统筹支持进口和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传统贸易和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金融支持外资企业新路径。大力支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创新支持举措,提升服务水平,助力更好发挥进博会等外贸促进平台作用。深入挖掘人民币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四是防范金融风险。强化潜在风险监测与应对,前移风险关口。抓住关键节点和窗口期,推动存量风险处置。加大境外项目风险识别,落实落细风险缓释措施,提升境外风险管理水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发展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挑战日益凸显。发展中国家在享受金融开放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维护经济主权的难题。中国通过政策性金融创新和国际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平衡金融开放与经济主权的新路径,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