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资产配置之全天候策略
一文读懂:资产配置之全天候策略
对于资产配置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投资组合,使其不受各种市场环境的影响?全天候策略(All Weather Strategy)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构建起来的解决方案。
策略源起
全天候策略由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在1996年提出,是一种全新的投资哲学。它融合了宏观经济预判、资产类别选择以及组合风险管理这三大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与传统的先对经济所处阶段进行判断再选择投资市场的做法不同,达里奥提出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运行的背后,将经济环境拆分成了四类,并描绘出了全天候策略(即四宫格模型):
- 经济上升期:股票、商品、公司信用债、新兴市场债券将有较好表现;
- 经济下降期:普通债券和通胀联系债券表现较好;
- 通胀上升期:通胀联系债券、商品、新兴市场债券表现较好;
- 通胀下降期:股票、普通债券表现较好。
达里奥认为,这四类经济情形会等概率出现,因此只需要在每种可能出现的场景中配置相同风险的资产,即可确保无论在哪种经济条件下都能很好地控制风险敞口。
简单理解,全天候策略进行资产配置的核心思想是风险均衡,即确保各个可能发生的经济环境的风险是均衡的。通过让每个经济环境下的投资组合都有相同的风险(即25%的风险)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全天候策略是一种被动型的投资策略,不需要预测未来经济情况,适用于长期的最理想的投资组合。
策略配置
桥水全天候策略会同时配置多个不同的资产大类,不仅仅是股票和债券这些基础资产,还会纳入像黄金、商品、房地产REITs等。同时根据每类资产自身波动风险的大小,来分配比例,让组合整体波动比较低。例如,一个比较经典的全天候资产配置比例是:股票30%,长期国债40%,中期国债15%,黄金7.5%,商品7.5%。
这类策略的特点是风险比较分散。如下图所示,无论是在利率长期上行还是长期下行的大周期阶段,策略均有相对稳定的表现,在两个阶段,策略相比传统 60/40策略有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波动。
如何应用
大类市场不光只有股票,其实债券过往五年的表现比股票好且稳,而过去五年商品指数收益是股票的3倍多,且相关性很弱。利用这一层特点,我们就构建第一层大类配置,降低组合波动。
确定了股债商大类比例后,还要确定各策略的比例,因为各个策略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同,如下图所示,比如23年的主观选股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的表现正好一正一负。利用这点又可以建立第二层策略配置,进一步降低组合波动,创造超额收益。
最后,桥水还有一个调整模块包括两个环节:
- 如何判定极端衰退;
- 一旦出现了极端衰退如何构建安全组合。实际的安全组合包含了政府债、通胀保值国债(TIPS)、黄金等资产。
从回测结果来看,在 1930 年代大萧条期间,按照上述方式构建的安全组合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投资收益,安全组合在大萧条期间最大回撤相对可控,但此时不加调整的全天候组合以及传统的资产配置组合都遭受了 40%以上的回撤。
那么,全天候策略在什么时候会表现不好呢?当其持有的大类资产同时发生回撤时往往会表现不佳。这种情况一般会发生在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当市场更愿意持有货币抛售各类资产时,这种共振性的下跌会让投资组合表现不佳。此外,当宏观观点判断错误的情况下也会表现不好,或者当市场出现意外时它也可能表现不佳。
风险提示:本内容所述观点仅为投研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要约邀请。文中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或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您在投资决策前详细阅读基金合同、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谨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