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礼记》里的文化传承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礼记》里的文化传承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聚焦《礼记》,通过创新的戏剧化演绎方式,展现了这部儒家经典的魅力。节目以郑玄与儿子郑益的故事为主线,生动诠释了《礼记》中蕴含的礼仪文化与儒家思想,让观众在现代演绎中感受千年文化的传承。
节目创新演绎,展现文化魅力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于2022年9月24日首播。节目采用“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创新表达方式,对典籍中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和通俗化解读。这种形式不仅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古代典籍的内容,也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礼记》: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全面、集中、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天道人伦观念、心性教养的途径和原则。它不仅是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学思想的著作。
中庸思想:《礼记》的核心理念
《礼记》中的《中庸》篇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并将其系统化、哲理化,对中庸思想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阐明了“性”“道”“教”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将“中和”作为中庸的价值取向;以“合外内之道”作为中庸之道的思想内核;以“诚”为中心观念;并提出择中、执中、时中等方法论。《中庸》是对先秦以来中庸思想的系统总结,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道统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庸思想的核心价值包括执中、时中、中和、和而不同等。其中,执中强调持守善德,恰到好处;时中强调因时而变;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和而不同则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如以和为贵、致中和,以求社会和平发展;恰到好处,讲中庸,以求掌握真理;修身为本,讲忠恕,以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而不同,讲原则,以求坚持正义;天人合一,讲天道,以求生态平衡。
家礼文化:修身齐家的重要方式
家礼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身齐家的重要方式。家礼是由礼义、礼仪、礼节、礼制、礼器、礼乐、礼教、礼俗等构成的礼文化体系。作为文化形态的家礼指广义的家礼,涵盖制度、器物、实践、观念等多层面。家礼文化借助家礼典籍、私塾社学、家训规诫、家谱族谱、礼器服饰、传统建筑、家风传承等载体,实现其教化功能。家礼的直接目的是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培养其家庭伦理观念和礼仪修养。相比“家法”“族规”“家训”等其他家文化形式,传统家礼更具有仪节的庄严性、礼义的教育性和制度的规范性等鲜明特点。从“教训正俗”之仪度看,家礼是伦理规范的一种表达形式;从“道德仁义”之义理看,家礼是道德人格的一种培养路径。这种综合了伦理规范与道德理念的家礼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家庭和家族生活中,成为中国家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根据“亲亲尊尊,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基本原则,《仪礼》将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仪礼》又对每一种服饰的居丧服制、居丧时间和居丧行为进行特定限制,设计了一种寓情于礼、哀而不伤的居丧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们理解“孝”的真正涵义。正是礼的这种“意”与“文”结合的表达,构成了中国家文化的独特气质与精神。
郑玄与《礼记》:礼文化的传承者
郑玄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对《礼记》有重要贡献。他不仅对《礼记》进行了详细的注解,还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诠释了“礼”的重要性。节目中,郑玄与儿子郑益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礼”的教育意义。郑玄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礼仪的重视,不仅影响了郑益,也影响了后世无数学子。
《礼记》的现代意义: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重要课题。《礼记》中的礼仪文化,特别是中庸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中庸思想强调“执中”“时中”“中和”“和而不同”,这些理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和而不同”启示我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既要尊重差异,又要追求和谐;“执中”和“时中”则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保持理性和平衡,避免极端化。
此外,家礼文化在现代社会也有新的体现。例如,现代家庭虽然不再严格遵循古代的礼仪制度,但尊祖敬亲、孝顺父母、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观念仍然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温《礼记》中的礼仪文化,有助于我们找回内心的宁静,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节目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高水准制作,通过创新的演绎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节目不仅展示了《礼记》的深刻思想,也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了文化的熏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也为文化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正如一位观众在小红书上留言所说:“《典籍里的中国》让我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原来这些古老的智慧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传承。”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节目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
结语: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以《礼记》为主题,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尝试,更是一次文化创新的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活生生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如《礼记·大学》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统文化在不断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生生不息,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