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专家教你乳腺癌术后康复运动
中山大学专家教你乳腺癌术后康复运动
乳腺癌术后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运动康复是重要一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康复专家侯景义教授团队,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推出专业运动康复训练操,帮助患者恢复手臂运动机能,改善生活质量。
侯景义教授:运动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
侯景义教授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背景。他不仅参与了多名国家级精英运动员的诊治工作,还致力于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指导。侯教授团队开设的乳腺癌术后运动康复门诊,为患者量身定制运动处方,通过专业的运动康复训练,助力患者恢复身体机能。
乳腺癌术后康复运动:科学依据与实践效果
运动康复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美国癌症学会期刊《CA Cancer J Clin》发表的研究表明,为癌症患者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疲劳和疼痛等症状。具体来说,运动康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改善关节活动度: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是常见问题,通过渐进式上肢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增强肌肉力量:术后肌肉力量下降,通过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可以逐步恢复上肢和躯干的肌肉力量。
促进淋巴回流:特定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淋巴液回流,预防和减轻淋巴水肿。
调节心理状态:运动能够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癌治疗与康复的领跑者
作为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乳腺癌治疗和康复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保乳手术率高:医院乳腺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专科之一,保乳率常年达50%以上,术后年复发率小于1%,居全国领先水平。
创新技术应用:医院在国内率先将整形技术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扩大了保乳指征;同时,率先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保腋窝率达42%,减少了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科研实力雄厚:医院团队在乳腺癌诊疗新靶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为全球乳腺肿瘤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个性化治疗方案:医院倡导“产学研”一体化,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科研项目,通过临床实践与科研结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康复运动实操指南
乳腺癌术后康复运动需要循序渐进,以下是一些基础的运动建议:
手指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用患侧手沿墙面缓慢向上爬动,尽量抬高,保持10-1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次。
毛巾拉伸运动:双手握住毛巾两端,患侧手在上,健侧手在下,缓慢向上拉动毛巾,保持10-15秒后放松,重复10次。
肩关节画圈运动:患侧手臂自然下垂,用健侧手轻轻托住患侧手肘,缓慢做画圈动作,每次5-10圈,重复3组。
扩胸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向后伸展,尽量扩胸,保持10-15秒后放松,重复10次。
在进行康复运动时,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 专业指导: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规范。
- 定期评估:定期进行运动能力测评,及时调整运动处方。
乳腺癌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运动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康复团队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助力患者重返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