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淡江事件"到《少年中国》: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从"淡江事件"到《少年中国》: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976年,台湾淡江大学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淡江事件",一位菲律宾侨生李双泽的举动,点燃了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火种。这场运动不仅催生了许多经典民歌,也塑造了台湾校园音乐的文化底蕴。
淡江事件:一场民歌运动的起点
1976年12月3日,台湾淡江大学举办了一场校园民谣演唱会,内容为西洋民谣和热门音乐。在第一位同学表演结束后,一位刚从西班牙美国游学归来的菲律宾侨生李双泽上场,他握着可口可乐的玻璃瓶,背着吉他,说:"从国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兴,但我现在喝的还是可口可乐。"他向刚表演完的同学发问:"你一个中国人唱洋歌,什么滋味?"主持人陶晓清出来打圆场,说:"并不是我们不唱自己的歌,只是请问中国的校园民歌在什么地方?"李双泽说:"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写出自己的歌之前,应该一直唱前人的歌,唱到我们能写出自己的歌为止。"主持人陶晓清说:"那么就请您给我们唱几首吧!"
李双泽就唱了四首老闽南语民谣《补破网》《恒春之歌》《雨夜花》《望春风》,台下掌声和嘘声交错着,他说:"你们要听洋歌,洋歌也有好的!"李双泽激动地唱起Bob 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下台前他还问了听众:"你们为什么要花二十块钱,听中国人唱洋歌?"
李双泽的大胆举动后来被音乐史学者称作"淡江事件",成为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一个源头,也有人称之为"可口可乐事件"。
《少年中国》:一首歌的诞生
李双泽的学妹杨祖珺在《淡江周刊》发表《不是不唱自己的歌,是没有自己的歌可唱!》的文章来回应李双泽,李双泽受到刺激,从"没有音乐训练"开始学习作词写曲。杨祖珺平时在西餐厅唱英文歌贴补家用,1977年6月,李双泽说要去西餐厅听杨祖珺唱歌,上台前李对杨说请我喝一杯啤酒吧!杨祖珺点完啤酒,上台唱了五十分钟,下来以后李双泽早已不见踪影,餐桌上留着一张纸条,杨祖珺多年后回忆道"双泽用他帅气又整齐的铅笔字迹,在一张从服装设计笔记本上撕下的纸,大剌剌地写着:
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 你对我说
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也不要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哀歌 你对我说
古老的中国没有哀歌 哀歌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也不要哀歌 哀歌是给不回家的人
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哀歌 你对我说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 她的学校是大地的山川
少年的中国也没有老师 她的老师是大地的人民
给祖珺"
当时的杨祖珺并不知道这首《少年中国》是改写自蒋勋的《写给故乡》
蒋勋的原诗小序里说:
1976年10月20日晚上,青年军老兵ZJ和我谈他抗战期间在中国四处串走的经验;谈到清晨,我不能再睡了,就把他的叙述零散地记在这里,这若是诗,我就把它送给刚认识,然而愿意称他为"兄弟"的ZJ。也把它送给每一个关爱着中国、关爱着这片土地上世代人民的艰辛与哀乐的朋友。
原诗写道:
少年的中国呵!
你没有学校,你的学校是祖国的大地山川
你没有老师,你的老师是这母亲的抚爱
是这父亲的期许
是这兄弟妹子的亲挚与敬爱
是这世代生活着
顽强地生活着
用他们的犁锄改变了中国大地的人们
《美丽岛》:另一首传世之作
李双泽写的另一首歌是《美丽岛》
【【台湾民谣】《美丽岛》李双泽作曲,陈秀喜作词,杨祖珺演唱-哔哩哔哩】
李双泽改写的《美丽岛》:
我们摇篮的美丽岛 是母亲温暖的怀抱
骄傲的祖先正视着 正视着我们的脚步
他们一再重复地叮咛 不要忘记 不要忘记
他们一再重复地叮咛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婆娑无边的太平洋 怀抱着自由的土地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 照耀着高山和田园
我们这里有勇敢的人民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我们这里有无穷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兰花
改编自台湾女诗人陈秀喜的诗《台湾》:
形如摇篮的华丽岛 是母亲的另一个 永恒的怀抱
傲骨的祖先们 正视着我们的脚步 他们再三的叮咛
稻草 榕树 香蕉 玉兰花
李双泽和他的老师梁景峰在原诗里加入了《左传》里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传承与纪念
李双泽去世三十年后,他的母校淡江大学在校园里为他树立纪念碑。
在他为救人溺水死亡的海边的纪念碑上,面朝大海的这一面写着"为救生命,李双泽与海歌唱了三十年"。。。
背海的这一面写着"唱自己的歌"。
李双泽的身后,"唱自己的歌"的精神被台湾一代代校园民歌手们传承下来,青年学子们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诞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很多甚至在大陆都很有传唱度。
高雄文藻语文外专的女同学,邰肇玫和施碧梧1977年创作歌唱的《如果》。
超清画质:原唱 邰肇玫 施碧梧 校园歌曲《如果》
比赛结束之后,施碧梧继续学业,后移居新西兰,邰肇玫一人在歌坛闯荡,2005年的民歌运动三十周年演唱会上,施碧梧回到台湾和久别重逢的老同学邰肇玫一起重唱《如果》。民歌30嘉年华会 施碧梧 邰肇玫 《如果》。
2011年施碧梧癌症逝世,享年52岁,2014年,邰肇玫也患上了子宫内膜癌,化疗过程非常艰苦,以致乐观侠气的邰肇玫也不得不向天堂的老partner祷告:"施碧梧!你不要这么快带我走!你先在那边混着吧!"
李宗盛单飞做歌手、创作人前是校园民歌组合"木吉他"合唱团的成员,2015年民歌40演唱会,当年的"木吉他"成员,现在的老头老叔们又唱起他们的成名曲《散场电影》。
赖西安作曲,苏来作词,台大历史系学生郑怡演唱的《月琴》的1981年现场。这首歌纪念的是81年过世的76岁民谣老歌手陈达。。。
《月琴》歌词里提到的"再唱一段《思想起》"
1968年 陳達家中彈唱《思想起》(民歌採集運動)
凤飞飞的《思想起》
李碧华的《思想起》。。。
《思想起》经过一代代歌手们的传唱,已经是非常著名的民谣。
当年大力主持推广民歌,有"民歌之母"之称的陶晓清,她的儿子马世芳子承母业,成为了一名乐评人、主持人,他对于《月琴》和《思想起》背后的故事的解说节目《再唱一段思想起》。
民歌运动四十周年的时候,在车站办的合唱快闪活动,当年的青年人现在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唱起民歌,大家都载歌载舞的,还在弹吉他打鼓,享受音乐好快乐啊!
民歌四十年的纪念演唱会"再唱一段《思想起》"主持人还是四十年前淡江大学民谣演唱会的主持人陶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