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辐射风险,你了解多少?
CT扫描辐射风险,你了解多少?
近日,“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的消息引发热议,让许多人对CT扫描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这一说法源自2023年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欧洲9个国家的近百万名22岁之前接受过CT检查的个体进行了长期随访,发现随着CT检查次数的增加,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呈上升趋势,每次检查风险增加43%。但这个数据需要正确解读:这是一个相对风险的增加,而不是绝对风险。研究预计每1万名CT检查的儿童(平均剂量8mGy)中,将有1-2人在之后的12年内因辐射暴露而患上血液恶性肿瘤,比例不到0.02%。
CT扫描作为目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在CT检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始终处于自然辐射的环境中。例如,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地壳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空气中存在的少量辐射气体。有研究表明人均每年在自然环境下接受的本底辐照大概是2.4mSv。在进行CT检查时,根据国家发布的WS/T 637—201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及 GB/T 16137—2021 《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不同部位、不同扫描类型(平扫、增强),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均不同。例如,一次胸部平扫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6mSv,一次胸部增强扫描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5-15mSv。国际放射委员会(ICRP)在2007年的建议书中,对于放射科医生等从事辐射有关的工作人员在5年内平均每年接受的辐射上限是20mSv,单年不超过50 mSv。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也有相同的规定。在保证剂量合适的前提下,MD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官网上《CT扫描致癌吗( Do CT scans cause cancer)》中提到“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从CT扫描中的受益远远超过潜在的风险”。辐射暴露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损伤,其风险主要是人体在CT辐射暴露中的致癌率与辐射剂量有关。根据(ICRP)报告,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没有增加致癌发生的概率。一次CT扫描的剂量约在几mSv到几十mSv的范围内。意味着我们日常的医学放射检查达不到100mSv,患癌风险可控。我们大可不必“谈辐色变”。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低剂量CT扫描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低剂量CT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如降低管电流、管电压等,显著减少了辐射剂量。例如,一次胸部低剂量CT的扫描辐射剂量约为1mSv,仅为普通CT的1/5至1/6,但肺部病变发现能力和诊断效果却与普通胸部CT相当。低剂量CT不仅适用于成人,对于儿童等辐射敏感人群同样安全有效。研究显示,即使将FDG注射剂量降至三分之一,仍能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高质量图像。这为儿童肿瘤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
对于特殊人群,CT扫描的安全性需要特别关注。孕妇在接受CT检查时,应尽量选择非孕期部位进行扫描,如头部、胸部等;尽量避免盆腔和腹部扫描,以免对胎儿造成辐射影响。此外,CT检查设备的升级和改进也降低了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例如,现在很多医院采用的低剂量CT扫描技术、CT透视和快速扫描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辐射剂量。在妊娠期间接受了X线检查,不必过于恐慌,也没有必要仅因为接受了一次X线检查就选择终止妊娠。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定期产检及必要的遗传病筛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是最科学避免胎儿流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的做法。影像学诊断相对安全。当病情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可考虑采取单次或者较低剂量的此类检查方式。针对可能有肺部疾病的孕妇,特别是有发热或者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等流行病史的孕妇,建议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确保准确诊断并正确评价其状况。检查前必须征得孕妇的明确理解与同意。孕妇在进行辐射性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应考虑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调整设备参数等方式,尽可能降低胎儿接受的辐射暴露剂量,并尽量减少辐射暴露持续时间。
对于普通人群,CT扫描的辐射风险相对较低。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进行CT检查是安全的。重要的是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CT扫描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逐步应用,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剂量调制算法和图像重建算法等,也能避免重复曝光。相信未来会涌现更多的低剂量技术,使大众从CT检查中获益。
总之,CT扫描的辐射风险是可控的。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辐射剂量已经大大降低。对于患者来说,关键是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CT扫描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在必要时进行CT检查,不应过分担忧辐射问题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