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降至冰点,国内油价仍可能上涨
国际油价降至冰点,国内油价仍可能上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然而,油价的涨跌一直牵动着大众的心。为什么国际油价下降时,国内油价却不一定跟着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我国汽油成本主要由原油开采成本和贩卖成本构成,其中大部分原油需要进口。自1993年以来,我国从原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当时进口原油占比仅为6%。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对外原油依赖程度逐年提高,到2009年已超过50%。截至2022年,我国进口原油量达到5.08亿吨,占比71.2%,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我国原油主要从48个国家进口,进口后的原油需要通过运油船运输回国,这其中包括国内自持和租借的运油船,运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原油到港后还需经过提炼加工,分为航空航天燃油、汽油、柴油、重油、润滑油、沥青等不同种类,再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到各个加油站。整个过程涉及国际原油价格、运输、海关税收、提炼加工、本土运输、加油站建设、人工成本、税收等多个环节。
国际油价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但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1960年,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协调石油出口价格。目前,OPEC拥有13个成员国,涵盖了世界上大多数石油生产国,使得国际原油价格通常维持在40-130美元/桶之间。
我国为了稳定国内市场,制定了油价调整和限价政策,规定每10日进行一次调整,价格区间在40-130美元/桶之间。这意味着无论国际油价如何大幅波动,国内油价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那么,国际油价降为0,国内油价还会上涨吗?答案令人惊讶:确实有可能。国际原油价格在成本中只占一小部分,加之国内油价保护机制的存在,国际油价的波动很难大幅影响国内油价。而且,国内油价并非单单指汽油,它包含了航空航天燃油、汽油、柴油、重油等多个方面,汽油占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它的涨跌要受到国内整体石油供求关系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愈发普及,根据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统计,汽车达3.0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81亿人,每年新注册登记的机动车3674万辆。如此庞大的需求和增长规模,决定了汽油总体上是供小于求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油开采在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多个方面都会大幅度提升。而且工厂生产、发电、基建等多个方面对石油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它们会分取更多的原油份额。这对于本就供小于求的汽油市场更是一次大的原油提炼占比的竞争,故而汽油价格的总体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是国际油价降为0,运输成本、加工成本、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都会促使汽油价格的上涨。
那么,怎样才能使国内油价下跌呢?首先,进口石油既是一门生意也是政治。我们要实行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政策,所谓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样在别人“卡我们脖子”的石油,我们不会无油可买,这样国内油价才会做到真正的平稳甚至下跌。
其次,要发展新型能源代替石油和汽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相对于油车,虽然新能源汽车依然有诸多不足,但总体上使用成本更低,尤其是充电价格远低于加油价格。
而且发展新能源不单单指代新能源汽车,包括太阳能发电站、风能、核能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石油价格,还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系数,并且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要努力提高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毕竟一切包括油价高在内的价格问题,归根结底是百姓收入高低的问题,百姓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提高了,油价自然就不贵了,也就相当于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