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拉屎歌》看儿歌的力量:培养幼儿好习惯的新思路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2: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拉屎歌》看儿歌的力量:培养幼儿好习惯的新思路

“嗯嗯啊,鼓鼓肚皮,拉粑粑,屁股使劲,拉粑粑……”一首欢快的《拉屎歌》在幼儿园里回荡,孩子们跟着节奏摇摆着身体,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首看似简单的儿歌,却蕴含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智慧。

01

儿歌的力量

儿歌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一首好的儿歌,不仅能带给孩子美的享受,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研究表明,儿歌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 培养美感: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能激发孩子对美的感受力。
  • 培养乐感:和谐的音韵和节奏,有助于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
  • 养成好习惯:通过反复吟唱,儿歌中的行为规范能逐渐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动。
  • 开发智力:知识性童谣能锻炼孩子的认知和计算能力。
  • 丰富语言:准确精炼的用词,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
02

一首特别的《拉屎歌》

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老师创作了一首特别的《拉屎歌》:

嗯嗯啊,鼓鼓肚皮,拉粑粑,
屁股使劲,拉粑粑。
小马桶,准备好,
宝宝自己来脱裤。
擦干净,冲一冲,
洗手洗手真干净。

这首儿歌以轻松活泼的语气,将上厕所的步骤巧妙地融入歌词中。通过反复吟唱,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如厕的流程,还逐渐克服了对厕所的恐惧感。

03

从抗拒到习惯

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三岁男孩,一开始对上厕所充满了抵触情绪。每次老师带他去厕所,他总是哭闹着不肯配合。老师没有强迫他,而是每天带着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唱《拉屎歌》。

渐渐地,小明被欢快的旋律吸引,开始主动跟着大家一起唱。虽然他还不太愿意去厕所,但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小明突然拉着老师的衣角,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我想拉粑粑。”老师惊喜极了,赶紧带着他来到厕所。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明第一次成功地自己完成了如厕。

从那以后,小明再也没发生过尿裤子的情况。每次需要上厕所时,他都会主动告诉老师,并且能够独立完成脱裤子、擦屁股等动作。看到小明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04

儿歌与习惯培养

为什么一首简单的儿歌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呢?这是因为儿歌具有以下特点:

  • 重复性:儿歌中的重复结构和旋律,有助于孩子记忆和理解内容。
  • 趣味性:轻松愉快的氛围能降低孩子的抵触情绪,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行为模式。
  • 规范性:儿歌中的行为指导清晰明确,易于孩子模仿和实践。

当然,选择或创作适合的儿歌非常重要。一些低俗、暴力的“毒儿歌”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选择儿歌时要格外谨慎,确保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通过《拉屎歌》的例子,我们看到了儿歌在培养儿童习惯方面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教育孩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让我们用更多优质的儿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