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机创新:四川研发轻简型花生收获机,效率提升10倍
丘陵山区农机创新:四川研发轻简型花生收获机,效率提升10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近日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并推广了改良型花生播种机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为五彩花生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针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传统农机难以施展的难题,专门研发了轻简型花生联合收获机。这款机器具有三大创新特点:一是设置三个去土去泥环节,确保花生清洁;二是底盘可自动升降,适应不同坡度;三是体积小巧,不会陷入松软土壤。这些设计使得机器在丘陵山地作业时如履平地,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和质量。
实践应用显成效
在金堂县清江镇的现场培训会上,这款新型收获机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据山东省临沭县东泰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丁付杰介绍,该机器不仅能够高效完成采挖和摘果作业,还能将果实破损率降至最低,收获的花生可以直接作为种子、鲜食或炒货使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党委书记、花生专家张小军算了一笔账:使用机械收获每亩成本仅需220元,而人工收获则要800元。更重要的是,机械收获每天可以完成10多亩地的工作量,而10个人工一天只能收获1亩。这种巨大的成本和效率差异,让许多种植大户看到了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
洪雅县种植大户陈军表示,他今年首次种植的300亩花生将在9月收获,看到新型收获机的出色表现后,他已经决定引进这款机器。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士江也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吸引业主规模化发展花生产业,并将向业主推荐这款收获机。
全生物降解地膜助力绿色生产
除了机械创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还积极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这种地膜在完成保墒、增温等作用后,能够自然降解,避免了传统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同时,它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花生根系和果针的生长,为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兴农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2023年,又联合多部门发布《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设施种植、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的机械化发展目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启动了丘陵山区农机补短板行动。通过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适合丘陵坡地的轻简型农机装备,并逐步在各地推广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杨丽指出,农机适地化和改地适机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对“孪生兄弟”。一方面,要对适宜区域进行土地宜机化改造;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农机装备的研发步伐,为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这些创新技术和政策的持续推动,四川省丘陵山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智能化、绿色化的农机装备在四川的田间地头大显身手,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