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INTA指南+香港“专利盒”,企业出海知识产权攻略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4: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INTA指南+香港“专利盒”,企业出海知识产权攻略

近日,国际商标协会(INTA)正式发布《INTA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知识产权实践指南》(以下简称“INTA指南”),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务指南。与此同时,香港推出“专利盒”政策,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提供税收优惠。这两项举措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帮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挑战,还带来了实质性的税收优惠。

01

INTA指南:为企业出海提供全面指导

INTA指南首次以中文编写,汇集了全球43位资深律师的专业见解,覆盖14个主要司法管辖区。该指南深入探讨了品牌权利人最为关心的知识产权申请、诉讼、执法和保护策略等议题,具有极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INTA指南的发布标志着INTA在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INTA中国代表处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会员和品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携手利益攸关方,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02

香港“专利盒”:税收优惠助力企业创新

香港“专利盒”制度于2024年7月5日正式生效,对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收入提供5%的特惠税率,远低于香港现行的一般利得税税率(16.5%)。该制度覆盖专利、植物品种权利和存在于软件中的版权等,但不包括商标等营销型无形资产。

香港“专利盒”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 覆盖范围广: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香港界定合资格知识产权收入的涵盖范围较广,包括软件版权和植物品种权利等。

  2. 注册地要求灵活: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可在全球任何地方注册,只要是源自香港的相关利润均可享受“专利盒”税务优惠。两年后,企业需要将其专利或新的栽培植物品种权利在香港本地注册。

推行“专利盒”制度是香港建设区域产权贸易中心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香港“专利盒”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在全球范围内注册。在“专利盒”制度生效两年后,企业需要将其专利或新的栽培植物品种权利在香港本地注册才能继续享受该税务优惠。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专利盒”制度相比,香港“专利盒”制度自身特点突出,有助于其发挥更大作用。

03

中国企业出海: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以有效应对可能的法律风险和市场挑战。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通过电商平台向全球市场销售产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极速增长。由于许多跨境电商利用境外平台交易,不熟悉境外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以及境外的法律保护模式,频繁因商标、专利、版权侵权投诉而被电商平台封号、冻结资金甚至引发后续的侵权诉讼。

以美国为例,电商平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的流程一般是:投诉接收、内部审查、产品下架、通知被投诉方、被投诉方应对,电商平台为确保遵循所在国家的知识产权法规并保障自身避免法律诉讼,往往会以严格标准审查和批量下架处理。美国法院处理针对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一般包括连环相扣的三部曲:首先以临时禁令冻结电商的店铺和支付平台账户,其次颁布初步禁令并与临时禁令无缝衔接,最后发出21日内美国本土应诉传票、不出庭即刻作出缺席判决。如果跨境电商不应诉或者消极应诉,在美国法院缺席判决的情况下,中国跨境电商的败诉率极高,其不利后果往往是面临美国法院的巨额赔偿判决,跨境电商平台账户及相关账户被冻结,款项被法院强制划拨。

海外参展知识产权风险

通过国际展会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对于出口企业意义重大,鉴于欧美国家对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比较强,这些国家的监管机构经常会针对中国企业展台着重检查。展会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专利、商标以及版权风险,专利风险主要涉及参展产品的结构、实现原理和外观设计等,商标风险主要涉及参展产品或服务的商标使用,版权风险主要涉及参展材料(如宣传册、视频、广告图像等)或展台设计如果非原创或未取得原作者许可使用,也可能违反版权法。

海外参展主要涉及专利、商标以及版权的风险。参展产品因其外形、结构引发的专利侵权纠纷,由于展会时间短,企业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时,管理机构一般不会给参展方解释的时间,而是直接撤展或扣押产品,参展方还会面临当地复杂的诉讼程序。海外参展侵犯知识产权可能面临的直接后果是:现场查封、临时禁令、侵权追诉等,从而导致产品无法参展,甚至陷入长期的诉讼纠纷中;可能面临的间接后果是:企业形象严重受损、持续的法律纠纷和巨额的经济赔偿。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大部分国家都实施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海关可以依申请或依职权启动对出入境的有知识产权侵权嫌疑的货物强制查封、扣押。具体而言,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即将进出口,其向货物出入境地海关提交扣留申请并提交担保,海关可依法对有关货物进行扣留,权利人可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涉嫌侵犯已在海关备案的知识产权的,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向海关提出扣货申请并提交担保后,海关依法对货物实施扣留并进行调查、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海关认定侵权的,依法没收侵权货物并处以罚款,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海关的这种执法行为,并不涉及对侵权行为的实质性判断,通常情况下,只要存在侵权的可能性,海关就有权进行扣留。

遭遇海关执法的一般后果是:货物无法及时交付的合同风险,货物扣押带来的仓储费用,诉讼风险,行政罚款或侵权赔偿等。

海外知识产权诉讼风险

随着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步伐加快,出口量持续增长,企业面临的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诉讼风险日益显现。海外知识产权诉讼通常可以分为许可收益型诉讼和市场障碍型诉讼两类,其中,许可收益型诉讼通常由行业技术主导者或NPE(非专利实施主体)发起,主要目的是通过诉讼达成技术许可获取收益;市场障碍型诉讼通常由行业竞争对手发起,主要目的是提升行业壁垒、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知识产权诉讼主要是市场障碍型诉讼,随着中国企业用“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的商品逐渐抢占全球市场,国际竞争者日渐将知识产权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工具,通过发动海外知识产权诉讼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相关市场,甚至利用知识产权诉讼周期长、诉讼费用巨大直接拖垮成长期的中国企业,如果产品被判定专利侵权,还可能会面临高额的侵权赔偿、丧失市场、损害企业形象与损失业务机会等一系列蝴蝶效应。

知识产权诉讼主要是专利侵权、商标侵权和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一旦被认定为侵权行为,最直接的后果是:被控侵权人将被要求停止生产、销售、进口产品,面临高额的损害赔偿以及可能存在的惩罚性赔偿;间接的后果是:损害企业商誉和信誉。同时,美国和欧洲经常发布临时禁令,在诉前或诉中程序中即要求被控侵权人停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临时禁令的特点在于快速、突袭,严重干扰被控侵权人的商业活动。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在不断更新以强化保护力度。2023年1月5日,美国通过了《2022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案》,该法案意味着美国可不经权利人申请以国家名义多角度制裁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2023年6月1日,欧洲统一专利制度正式实施,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也开始正式运行,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在UPC发起一个欧洲统一专利诉讼在所有成员国范围内主张初步禁令,这为欧洲专利权提供了一个统一且高效的司法解决途径,同时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制裁了专利侵权行为。这些措施都使得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日益成为海外竞争者针对中国企业的策略之一。

04

结语

INTA指南和香港“专利盒”政策的推出,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制定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企业还需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以应对可能的法律风险和市场挑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