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炒饭,可致多脏器衰竭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炒饭,可致多脏器衰竭
“炒饭综合征”这个看似平常的病症,却可能暗藏致命风险。近日,广东江门一位50岁的陈先生因食用冷藏的隔夜炒饭后,出现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一度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衰竭,幸亏经ICU医务人员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经检查,陈先生患病的罪魁祸首是蜡样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多见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可产生多种毒素,一旦人们大量摄入被这种细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甚至导致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因此,由其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称为 “炒饭综合征”,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什么是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空气、土壤、灰尘和污水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生长条件不好的环境下会产生称为芽孢的“外壳”,把自己保护起来。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肠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易污染的食物有哪些?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多为剩饭、炒饭、稀饭、米糕、米粉、米线等米制品以及乳、肉类食品。被污染的食品大部分没有腐败变质现象,所以很难从感官上辨别。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1.呕吐型:潜伏期短(1-6小时),主要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痛。
2.腹泻型:潜伏期较长(8-12小时),主要症状是大量水样腹泻、腹部痉挛和腹痛。
如何安全食用隔夜米饭?
避免长时间放置:特别是米饭、炒饭、饭团、寿司等米制品和其他易滋生细菌的食物,最好现做现吃。订购外卖应尽快食用,不宜久放。
低温保存食物:隔夜食物应妥善保存,建议使用密封容器存放,并放置冰箱内。
食用食物前彻底加热:在食用隔夜食物前,应彻底加热煮透,这样可以杀死蜡样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厨具和餐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隔夜米饭是否可以食用,关键在于其保存状态。如果米饭保存得当,比如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并且没有出现异味、变质等情况,那么隔夜米饭是可以食用的。然而,如果米饭保存不当,比如暴露在室温下,或者已经出现了异味、变质,那么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用隔夜米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加热处理:在食用隔夜米饭之前,应该进行加热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观察状态:在食用前,要仔细观察米饭的状态,如果出现异味、变质等情况,应及时丢弃。
适量食用:虽然隔夜米饭可以食用,但为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建议适量食用,不要过量。
研究表明,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的隔夜米饭,其细菌数量并不会显著增加,而且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况下隔夜米饭都是安全的。因此,在食用隔夜米饭时,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其保存状态,并遵循科学的食用方法。
除了上述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选择新鲜食材:在制作米饭时,尽量选择新鲜的大米和水,以保证米饭的质量和口感。
注意烹饪方法:烹饪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以确保米饭煮熟透。
个人体质差异:不同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食用隔夜米饭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食用。
总之,隔夜米饭是否可以食用,需要根据其保存状态、科学依据以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来判断。在食用隔夜米饭时,需要注意上述提到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