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政策支持助力水稻生产增产增效
光泽县:政策支持助力水稻生产增产增效
近年来,福建省光泽县积极争取中央涉农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建设,帮助农民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崇仁、鸾凤的三个粮食单产提升及水稻工厂化育秧主体就是受惠者,他们新建工厂化育秧车间,购置多台大型农业机械,对光泽县粮食生产,尤其是早稻和再生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厂化育秧车间:智能化育秧新模式
在崇仁乡金陵村,种粮大户陈健正抢抓晴好天气,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里穿梭作业,大约15分钟便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陈健的家庭农场通过光泽县农业农村局下达的粮食单产提升等中央涉农资金补助项目,新建了一个工厂化育秧点,添置了旋耕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极大地提升了机械作业能力。
工厂化育秧车间采用先进的育秧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为秧苗提供最佳生长环境。这种智能化育秧方式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与传统育秧相比,工厂化育秧可以提前7-10天完成育秧,为后续的水稻生长争取了宝贵时间。
大型农业机械:提升作业效率的关键
陈健的家庭农场今年共承包土地500多亩,涉及三个村,其中种植再生稻170亩,平均亩产达1800多斤。同时,他还为附近农户提供播、耕、种、收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共服务农户200多户,服务面积达7300多亩。
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是提高作业效率的关键。以联合收割机为例,一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每天可收割50-60亩水稻,相当于50-60个劳动力的工作量。此外,高速插秧机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插秧效率,一台高速插秧机每天可完成30-40亩的插秧工作,而传统人工插秧每天只能完成1-2亩。
再生稻种植:实现“一种两收”的创新模式
再生稻是一种种植一次,割完一茬再长一茬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留茬高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经过施肥和蓄水管理,稻桩上的腋芽会重新萌发,形成第二茬水稻。再生稻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适合在南方省份推广。
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市场与经济信息股负责人李小林介绍,今年光泽县再生稻播种面积3000亩,比去年翻了一番。其中,再生稻再生季产量390余公斤,较去年增长约170公斤,两季产量达1000余公斤,达到吨粮田的创建目标。
再生稻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优化了种植结构。由于再生稻的第二茬水稻生长期较短,可以在10月底前完成收割,为后续种植油菜或冬季作物争取了时间。这种“稻-油”或“稻-菜”轮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政策支持:激发农民种粮热情
为更好地调动农户的种粮热情,光泽县积极向上争取粮食单产提升、水稻工厂化育秧等多个中央涉农资金项目,突出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导向,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加大对农户种粮的政策支持。
崇仁乡、鸾凤乡的3个水稻工厂化育秧点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通过工厂化育秧设施建设,有效保障光泽县再生稻、早稻育秧时间和头季收割时间较往年提早7-10天,从而使再生季收割时间提前10天,为再生季高产打下基础,也为再生季收获后种植一季油菜或冬季作物争取时间,有效助推光泽县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据统计,2024年光泽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5.52万亩,产量达6.5万吨。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光泽县的水稻生产正朝着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