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挑战传统艺术:从《太空歌剧院》到《Edmond de Belamy》
AI绘画挑战传统艺术:从《太空歌剧院》到《Edmond de Belamy》
AI绘画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艺术世界。从贾森·阿勒的《太空歌剧院》赢得绘画比赛一等奖,到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创作的《Edmond de Belamy》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天价,AI绘画作品不仅在艺术市场上崭露头角,更是引发了关于艺术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热烈讨论。这些事件背后,AI绘画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挑战传统艺术的?让我们一起揭秘这场艺术革命的背后故事。
AI绘画的技术演进之路
AI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艺术家哈罗德·科恩发明了AARON,这是最早的AI绘画系统,通过机械臂输出作画,背后由计算机程序驱动。90年代的AARON已经能够使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并在三维空间中创作。
2012年,谷歌的吴恩达和Jeff Dean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大量猫脸图片训练出了一个能够生成模糊猫脸的模型,这标志着AI绘画的一个重要起点。
2014年,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提出为AI绘画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过程使得AI能够生成更加逼真的图像。
2015年,谷歌推出的Deep Dream图像生成工具,尽管更像是一个高级滤镜,但也标志着AI绘画技术的进步。
2021年,OpenAI推出的DALL-E模型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实现了文字到图片的生成模式。用户输入prompt,DALL-E就能生成对应的图片。DALL-E系列模型不断迭代,从最初的基于Transformer和VAE,到后来的CLIP和Diffusion模型的组合。
《太空歌剧院》:AI艺术的里程碑
2022年,游戏设计师贾森·艾伦使用AI绘画工具Midjourney创作的《太空歌剧院》在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年度艺术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幅作品的获奖引发了广泛热议,因为其真正的创作者是一个名为Midjourney的人工智能软件。
Midjourney是一款2022年3月面世的AI绘画工具,能够根据用户的文本描述生成相应的图像。这一技术基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通过对大量图像数据的学习,使得AI能够理解艺术风格、图案、颜色和形状,进而根据用户的简短描述、提示词或现有图像自动创造出新的视觉作品。
在使用生成式AI时,通常需要较高的算力支持。一方面,Midjourney在实时生成图像的过程中需要快速处理用户输入的提示词,并转化为视觉元素,这就要求足够的算力保证图像生成的效率;另一方面,图像渲染的过程需要精细的计算,尤其是在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时,因此需要高算力提供更快的渲染速度和更细腻的图像细节。
然而,这幅获奖作品在申请版权注册时却被拒绝!美国版权局认为该作品几乎完全由AI生成,仅输入提示词不足以构成人类的“创作”。这一决定将单纯依赖AI生成的作品排除在了版权保护之外,要求作品中必须包含一定的人类创作成分。
艾伦对此结果提出了上诉,希望司法审查能推翻版权局的决定。他认为审核员可能受到公众舆论等“不当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判断中带有偏见。他还指出,版权局要求审核员评估作品中人类创作的部分,这一规则显得“完全是任意的”,因为不同的审核员水平不一,可能无法准确区分AI与人类创作的作品。
艾伦强调《太空歌剧院》是一幅原创作品,他花费超过100小时反复优化提示词(prompts),最终使用了大约600个提示词来达成理想的视觉效果。他坚持认为,制作完美的提示词应被视为一种人类创作的过程。
他质疑版权局为何要将AI与人类创作区分开来,并指出人类的创作意图在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但是艾伦目前拒绝向版权局共享具体的提示词,因为他担心这会揭示自己创作作品的秘诀。
他希望通过这次上诉,能够为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版权问题提供更清晰的指导。艾伦提出的问题直指当前版权法体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如何界定AI与人类在创作过程中的角色?传统的版权保护体系建立在作者原创性和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而AI的介入使得这一基础变得模糊。
版权局的决定暗示了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包含足够人类创作元素的作品才有资格获得版权保护。从技术角度看,生成式AI如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样本,能够产生全新的、未曾存在的图像或文本。这些作品虽然体现了AI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但缺乏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和情感投入。因此,版权局认为仅凭输入提示词不足以构成创作,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
《Edmond de Belamy》:AI艺术的商业突破
2018年,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创作的《Edmond de Belamy》在佳士得拍卖行以43.25万美元的高价售出,这一事件标志着AI生成艺术品公开拍卖时代的到来。
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展示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能力。Obvious团队使用GAN模型,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过程,训练AI学习大量的艺术作品,最终生成了这幅具有传统肖像画风格的作品。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AI在模仿传统艺术风格方面的能力,还引发了对AI是否具有创造力的深刻讨论。
艺术价值与争议
AI艺术作品的出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创造力、原创性和艺术价值的界定上。批评者认为,AI生成的艺术品缺乏人类作品中固有的真实性和情感深度。他们认为AI只是重新混合了现有的样式和图像,而没有贡献任何原创思想或创造力。
然而,支持者则认为AI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他们引用玛格丽特·博登教授的定义,认为AI艺术是“独特的、出乎意料的,并且具有某种文化价值”。AI艺术作品的生成过程虽然依赖于算法和数据,但其结果往往超越了人类的预期,展现出一种新的美学可能性。
法律层面的争议同样激烈。2023年8月,美国一位地方联邦法官驳回了AI生成艺术品《最近的天堂入口》的版权申请,理由是这幅作品是由AI自主“创作”完成的,无法证明人类作者的参与程度。这一判决引发了对AI生成艺术品版权归属的广泛讨论。
同年2月,美国版权局对克里斯蒂娜·卡什塔诺娃的裁定进一步明确了AI生成艺术品的版权问题:漫画《黎明的曙光》中由卡什塔诺娃创作的文本受到版权保护,其使用Midjourney创作的插图则不被保护。这一裁决表明,在法律上,AI不能被视为自然人创作者,其生成的作品可能因人类作者参与度不足而无法获得版权保护。
未来展望
AI绘画技术的快速发展预示着艺术界的未来将发生深刻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其生成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值也将继续攀升。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如何平衡AI与人类艺术家的关系,如何保护艺术家的知识产权,以及如何在法律框架内界定AI艺术作品的版权归属。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版权法律体系,以适应AI艺术创作的特殊性。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版权法中引入新的分类,专门针对AI辅助或独立创作的作品,既保护人类的创意贡献,也认可AI的技术价值。
同时,艺术界也需要重新思考艺术创作的本质。AI艺术作品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定义“创造力”和“原创性”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艺术家的角色可能会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创作者变成AI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共同探索艺术表达的新边界。
无论如何,AI绘画的兴起已经不可阻挡,它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性,也为我们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提供了契机。这场由技术驱动的艺术革命,正在重塑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