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赤峰发现中国最早都城遗址,红山文化展现文明曙光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45: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赤峰发现中国最早都城遗址,红山文化展现文明曙光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是一座拥有八千年文明史和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孕育了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上下层文化等众多考古学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中,辽上京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址是赤峰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宝藏,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契丹文明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01

辽上京遗址:契丹王朝的政治中心

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侧,是中国古代契丹民族建立的第一座辽代国都遗址。始建于辽神册三年(918年),初名“皇都”,后于辽会同元年(938年)改名上京,并设临潢府。作为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上京遗址见证了契丹王朝的兴衰更替。

辽上京遗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遗址的中轴线呈东西走向,体现出以东为尊的布局特点。皇城内依东向轴线对称分布的主要建筑包括:皇城东门、宫城东门、1号院廊庑及其大殿和2号院廊庑等一组东向的大型建筑院落及贯穿其间的东西向道路遗址。辽上京皇城东门至宫城东门之间的道路在辽代时的宽度不窄于40米,贯穿宫城南门的南北向街道在辽代宽度约为20米。辽上京皇城和宫城西门均为单门道,而皇城和宫城东门均为一门三道,可见东门等级更高。辽上京城内建有孔庙、佛寺、道观等。

辽上京遗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的一种新模式,对金、元、清诸王朝都城营建产生了深远影响。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辽上京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发现。2023年6月,在首届辽上京文化论坛上,专家介绍了辽上京遗址考古取得的系列新突破。2024年5月,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面启动,正在对其中皇城南向院落的功能和性质进行深层次探秘解读。

02

红山文化遗址:中华文明的曙光

红山文化因1935年首次发现于赤峰市红山后而命名,距今6500-5000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其分布范围广阔,东至辽宁北部,西至河北张家口,北至内蒙古草原,南至渤海沿岸。红山文化中心区位于朝阳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间,牛河梁遗址即位于此间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

牛河梁遗址属于红山文化的晚期,也是红山文化的高峰期,距今5500-5000年。遗址保护范围达58.95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8平方公里,目前有编号的遗址点共51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人员在这里先后发现了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等重要遗存,并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如玉猪龙、泥塑人像、玉人等。

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遗址中出土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以及大量玉质礼器和陶器,证明了五千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誉为“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

03

两大遗址:文明的对话

辽上京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址虽然相隔数千年,但它们在赤峰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的文明进程。红山文化遗址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而辽上京遗址则展现了古代契丹民族建立的庞大帝国的政治智慧和文化融合。

从红山文化的坛、庙、冢到辽上京的宫城、皇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演进的脉络。红山文化中的祭祀文化、宗教文化、墓葬文化、玉文化、陶文化和石文化,为后世文明奠定了基础。而辽上京遗址则体现了契丹民族在吸收汉文化的同时,又保持了自身特色,开创了独特的都城布局模式。

这两个遗址不仅是考古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游客探寻古代文明的重要目的地。辽上京遗址全年全天开放,游客可以实地感受这座千年古都的沧桑变迁。而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则可以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在线参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等重要遗迹,参与互动小游戏,深入了解红山文化的魅力。

赤峰市作为一座承载着八千年文明史和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也为世界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辽上京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址,作为赤峰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宝藏,将继续吸引着考古学家、历史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探寻这片神秘土地上的文明密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