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背后藏风险:84%肾病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
皮肤瘙痒背后藏风险:84%肾病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
皮肤瘙痒,这个看似平常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是导致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脏疾病如胆汁淤积和肝硬化会影响毒素排泄,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会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堆积,这些都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如果你长期遭受皮肤瘙痒困扰,不妨从检查肝脏和肾脏健康入手,找到真正的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肝脏疾病:胆汁淤积引发的瘙痒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女性,近年来男性患者也有增多趋势。PBC典型的肝功能异常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升高,其中ALP特异性更高,多高于正常高限2倍以上,见于95%以上的PBC患者。血清AMA尤其AMA-M2亚型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抗体,在PBC患者中阳性率超过90%。
瘙痒是PBC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发生率约20%~70%。患者的瘙痒可能是全身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手掌和足底为主),瘙痒的强度不一,可自行加重和减轻。痒常在夜间和早上加重,女性在经前期也可能出现症状加重。长期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毛囊炎、结节性痒疹和苔藓样变。瘙痒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皮肤胆汁酸蓄积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生成增加有关。
肾脏疾病:代谢废物堆积引发的瘙痒
肾功能衰竭患者因为身体中的磷不能正常排泄,慢慢血磷水平升高,从而降低血液中钙离子的水平,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就会引起甲旁亢。继发性的甲旁亢会引起皮肤瘙痒,同时也会引起高钙血症和皮肤的钙化,刺激皮肤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
2019 年的一项审查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高达 84% 的终末期慢性肾病 (ESKD) 患者患有皮肤瘙痒。这种持续不断的瘙痒被称为尿毒症瘙痒或肾脏瘙痒,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会造成严重的痛苦。
肾脏疾病引起的瘙痒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 电解质代谢障碍:肾功能衰竭导致血磷水平升高,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引发皮肤瘙痒。
- 过敏反应: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某些物质可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瘙痒。
- 氮质代谢产物滞留:代谢产物堆积会刺激皮肤,导致干燥、脱屑和瘙痒。
诊断与治疗
如果长期出现皮肤瘙痒,尤其是伴有疲劳、黄疸、干眼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评估肝酶水平和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
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等缓解症状;针对PBC使用熊去氧胆酸;肾病患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性物质,注意饮食调节(如低磷饮食)。
- 物理疗法:采用冷敷、燕麦浴等缓解瘙痒感。
皮肤瘙痒不仅仅是表面现象,它可能是肝脏和肾脏健康状况的预警信号。及时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检查和治疗措施,有助于预防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你或身边的人长期遭受皮肤瘙痒困扰,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