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卢布暴跌至一年新低,中俄贸易面临汇率风险挑战
俄罗斯卢布暴跌至一年新低,中俄贸易面临汇率风险挑战
2024年11月,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创下一年来新低。这一轮暴跌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中俄贸易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本文将深入分析卢布暴跌的原因、中俄贸易的现状与挑战,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卢布暴跌: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当地时间11月27日,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大跌超8.5%,跌破1美元兑换110卢布的关口,创下一年来新低。与此同时,卢布对欧元汇率也跌破1欧元对120卢布,跌幅超过9%。卢布对人民币汇率更是跌至32个月来的最低水平,1元人民币可兑换15.35卢布。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此次卢布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包括:
- 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西方国家的制裁影响了俄罗斯能源和大宗商品贸易,国家经济受到冲击。
- 美国对俄罗斯金融业的最新制裁加剧了卢布跌势。特别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被纳入制裁名单,扰乱了对外贸易支付,导致俄罗斯市场出现外汇短缺。
- 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影响了卢布价值。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晓天也表示,此次美国对俄罗斯金融业的精准打击是导致卢布大跌的直接原因,同时卢布的长期超发也是造成贬值的重要原因。
中俄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俄贸易仍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1-11月,中俄贸易额达到222.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进口俄罗斯商品金额为104.19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超4%;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商品金额为118.57亿美元,有0.4%的增长。
然而,卢布贬值给中俄贸易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卢布贬值导致中国企业出口收入缩水。由于中俄贸易采用本币结算方式,卢布贬值使得中国企业在出口商品时面临收入大幅缩水的情况。另一方面,卢布贬值也增加了俄罗斯进口中国商品的成本,影响了双边贸易的活跃度。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下降10.5%,从俄罗斯的进口下降7.4%,双边贸易额为1459亿元(折合201.4亿美元),较10月整体下降了5%。
应对汇率风险:中国企业如何破局
面对卢布汇率波动带来的挑战,中国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管理和规避汇率风险。根据汇率风险管理专家的建议,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企业应将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作为最终且唯一目标,而非追求盈利。通过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采取合理手段降低风险敞口,将汇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回归业务管理: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外汇敞口的来源,探索通过优化产业链等手段主动降低外汇风险敞口。例如,通过保持外汇收入和成本的币种一致来实现自然对冲,或在跨境贸易谈判中争取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
优化衍生品对冲策略: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对冲策略,包括对冲工具的选择、对冲期限和比例的设定等。当外部金融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动态优化汇率风险对冲策略,以提升精益化管理能力。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卢布暴跌给中俄贸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双方合作的互补性和潜力依然巨大。中俄商务园总裁陈志刚指出,中俄两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俄罗斯在基础科学和某些工业领域具有较强实力,而中国则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产能和广阔的市场。通过结合俄罗斯的创意与中国产能,可以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这将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同时,双方也在积极探讨建立更完善的跨境金融系统,以减少对外部制裁的依赖。
总体来看,中俄贸易正面临新的挑战,但双方合作的基础依然稳固。通过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卢布波动带来的影响,继续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