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黄腾达》聚焦特朗普早年丑闻,团队斥为“恶意诽谤”
《飞黄腾达》聚焦特朗普早年丑闻,团队斥为“恶意诽谤”
2024年10月11日,一部聚焦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早年生涯的传记电影《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在美国上映,立即引发了广泛争议和热烈讨论。这部电影由伊朗导演阿里·阿巴西执导,塞巴斯蒂安·斯坦主演,讲述了特朗普在纽约房地产界的崛起之路,以及他与著名律师罗伊·科恩之间的复杂关系。
争议焦点:从性侵指控到吸毒丑闻
影片中最引人关注的情节之一是关于特朗普对其第一任妻子伊万娜的性侵指控。尽管这一指控在两人离婚时曾有详细的法律证词,但后来伊万娜在特朗普的传记中又否认了这一说法。电影选择将这一争议性内容纳入剧情,通过音效和叙事方式,让观众思考权力、性别与真相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外,电影还描绘了特朗普的吸毒问题,特别是他滥用安非他明减肥的情节。这些敏感话题的呈现,不仅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也让特朗普的支持者感到愤怒。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并非客观的传记作品,而是对特朗普的恶意抹黑。
面对这些争议,特朗普竞选团队反应激烈。团队的传播总监史蒂文·张发表声明,称这部电影是“恶意诽谤”,并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阻止电影的发行,但最终未能成功。
艺术成就与政治风险
尽管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飞黄腾达》在艺术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在烂番茄网站上,这部电影获得了80%的新鲜度,影评人称赞导演阿巴西的执导手法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塞巴斯蒂安·斯坦的表演尤其受到好评,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年轻时的特朗普形象,从无助的小青年逐渐成长为房地产大亨。
然而,这部电影的发行之路充满坎坷。大型制片厂和发行公司因担心政治风险而纷纷避之不及。最终,独立电影公司布莱尔克利夫娱乐公司勇敢地接下了发行任务。导演阿巴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他坚持认为,这部电影是对美国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而非单纯的特朗普传记。
分裂的社会:票房与反响
尽管《飞黄腾达》在艺术上获得了认可,但其票房表现却令人失望。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特朗普话题上的深度分裂。许多观众因为特朗普在任期间带来的政治对立,而对这部电影持抵制态度。此外,后疫情时代观影习惯的改变,也让影院观众数量大幅减少。
在国际市场上,这部电影同样面临挑战。原定在阿联酋上映的计划被发行公司临时取消,而在沙特阿拉伯,电影经过审查删减后才得以公映。这些情况反映出不同文化环境对敏感内容的接受度差异。
文化与政治的交织
《飞黄腾达》的上映,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发行,更成为美国政治和社会分裂的缩影。现任总统拜登对这部电影保持沉默,显示出民主党内部对特朗普话题的复杂态度。拜登可能更倾向于避免直接卷入这场文化争议,以免为对手提供政治资本。
这部电影引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之间平衡的深刻思考。在政治高度敏感的环境中,文化产品如何保持其独立性和艺术价值,同时避免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为每个文化从业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未来展望
随着《飞黄腾达》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推广,可以预见这部电影将继续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特朗普的电影,更是对美国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这部电影的成功与否,或许不在于票房数字,而在于它能否激发人们对历史、政治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无论观众对特朗普持何种态度,这部电影都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社会的独特窗口。它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充满争议和分裂的时代,文化产品如何承载着社会的反思与记录,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