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劝业场与五大道:清朝建筑之美的见证
探访天津劝业场与五大道:清朝建筑之美的见证
天津劝业场大楼和五大道建筑群,这两座地标性建筑群不仅是天津近代建筑的精华,更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天津城市变迁的重要见证。
天津劝业场大楼:商业繁荣的象征
天津劝业场大楼始建于1928年,坐落在天津核心商圈和平路与滨江道的交汇处,是一座典型的法式折衷主义建筑。大楼由法籍工程师慕乐设计,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七层之上建有高耸的塔楼。塔楼主体由两层六角形的塔座、两层圆形塔身及穹隆式的塔顶组成,塔顶装有旗杆和避雷针,极具视觉冲击力。
大楼底层临街陈列窗上方是一圈钢筋混凝土大挑檐,在商场入口处,是大拱券,并与两侧大挑檐连接贯通,拱券顶部和前面都有精细的花纹装饰。阳台设计有凸有凹,凸阳台牛腿支承,凹阳台两侧配以廊柱,中部装以宝瓶栏杆。五层转角处有三开间的挑阳台,挑梁也为牛腿状,五层和七层皆为半圆拱窗券,有三连拱和二连拱之分,增加了立面装饰效果。
内部结构同样精妙,中空回廊式设计,中间有过桥相连通,过桥两侧设置两部双向楼梯。场内四角分别设有四座楼梯和五部电梯,沟通垂直交通。中空部分屋顶为阶梯形的钢筋混凝土平顶,四周向中间退缩,有三层天窗,以利自然采光和通风,四周部分屋顶为屋顶花园,即“天外天”游乐场。整座大楼地基以梅花桩钢筋混凝土为基础,结构稳固。
“劝业场”之名源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劝民业商的含义。大楼开业时,匾额由津门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后被列为中华名匾。作为天津商业繁荣的象征,劝业场大楼见证了天津从传统商业中心向近代化都市的转型。
五大道建筑群:万国建筑博览会
五大道建筑群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形成于20世纪初,保存有2000多所各国风格的建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汇聚了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每一栋都凝聚着独特的历史韵味。
五大道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庄重典雅的英式联排住宅,又有浪漫精致的法式别墅,还有严谨对称的德式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精髓,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
近年来,天津市秉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对五大道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目前,包括庆王府、先农大院、樘院在内的200余幢历史风貌建筑经整理或修复后,得到了合理利用。这些老建筑如今焕发新生,成为集餐饮、文化展示、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建筑背后的城市记忆
天津劝业场大楼和五大道建筑群,不仅是两处建筑遗产,更凝结着天津近代化的城市记忆。它们见证了天津从一个北方军事重镇,逐步发展成为商业繁荣、文化多元的近代都市。
这两处建筑群的形成,与天津在清朝末期的开埠通商密切相关。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后,成为西方列强在华据点,推动了工业、金融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洋务运动期间,天津还兴办了机器局、大沽造船厂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奠定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基础。
如今,这两处建筑已成为天津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天津劝业场大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发挥着商业功能,而五大道则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观光的热门去处。每年春季,五大道大理道上千米海棠花盛开,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天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天津劝业场大楼和五大道建筑群,不仅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更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天津城市变迁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天津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记忆,展现了天津作为北方重要商埠的开放与包容。今天,这两处建筑在保护与利用中焕发新生,继续书写着天津的城市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