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4亿人面临缺水危机,海水淡化成重要解决方案
全球14亿人面临缺水危机,海水淡化成重要解决方案
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淡水资源仅占2.5%。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有限的淡水资源还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全球许多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
俄罗斯是全球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约27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其中贝加尔湖就蕴含着23.6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被誉为“世界最大淡水湖”。相比之下,美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仅为2.95万亿立方米,不到俄罗斯的十分之一。而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淡水资源总量仅为2.57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更是低至21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种分布不均的现象导致全球约14亿人面临干旱缺水问题。即使在一些看似水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
缺水问题的具体表现
以印度班加罗尔市为例,这个被誉为“印度硅谷”的城市正深陷缺水危机。班加罗尔市有超过1300万人口,每天正常用水量为260万吨,目前每天缺水量达50万吨。城市内的公寓楼实行限时限量供水,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处处节水。餐馆老板曼朱·纳特表示:“如果有水,才可以正常做生意,如果没有水,你怎么做买卖?我们需要水,没有水就没有生意。”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缺水状况还在不断恶化。班加罗尔市内气温已达40摄氏度左右,这是当地自1983年以来第一次经历一场雨也没有下的4月份。专家预测,随着淡水资源的进一步枯竭和极端天气的持续影响,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影响当地1300万居民的正常生活。
应对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方案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在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为缺水城市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该项目通过构建“一池六湖”多形态水系格局,有效处理雨水面源污染和控制暴雨径流。同时,通过建设生态湖和改善水质,不仅恢复了河流的生态功能,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绿地和旅游景观。治理后,北川河的水质全面达标,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绿地、文化展示、旅游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区域。
海水淡化技术则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建淡化规模超过1亿吨/日,其中海水淡化产水6310万吨/日。沙特阿拉伯的朱拜勒2期升级改造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更是达到100万吨/日。在中国,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3万吨/日,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和河北等沿海省份。反渗透技术因其高效性和经济性,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占全部工程规模的约三分之二。
未来展望
面对全球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各国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大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力度,降低其成本,提高其效率,使其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此外,推广节水理念和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
正如联合国所呼吁的,各国必须尽快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共同保护水资源。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这一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