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瘤防治全攻略:定期体检是关键,新型药物效果佳
骨转移瘤防治全攻略:定期体检是关键,新型药物效果佳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类型。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琳教授强调,骨转移瘤的预防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并及时使用骨改良药物。她建议,对于容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患者,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患者,应密切监测并定期复查,以便尽早发现骨转移迹象。
什么是骨转移瘤?
骨转移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骨骼并继续生长形成的病变。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类型。
骨转移不仅标志着癌症进入晚期阶段,还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尤其是夜间加重)、肿块形成、活动受限及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和消瘦等。
骨转移瘤的危害与症状
骨转移瘤的主要危害包括:
- 病理性骨折:骨转移可导致骨骼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
- 脊髓压迫:脊柱转移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瘫痪。
- 高钙血症:骨转移破坏骨质,释放大量钙离子入血,可引起高钙血症,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
- 生活质量下降:持续性骨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骨转移瘤?
- 定期体检:对于有癌症病史的患者,定期进行骨扫描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转移。
- 密切监测:特别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骨代谢指标。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
- 规范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原发肿瘤,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转移风险。
骨改良药物的作用
骨改良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高钙血症和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其中,地舒单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骨改良药物。作为RANKL的全人化单克隆IgG2抗体,地舒单抗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活性,从而延缓和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与传统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相比,地舒单抗具有以下优势:
- 延缓骨相关事件:多项研究显示,地舒单抗能显著延长患者首次出现骨相关事件的时间,延缓骨痛加剧。
- 降低肾毒性:地舒单抗较少出现肾毒性问题,适合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
- 提高治疗依从性:地舒单抗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患者坚持用药时间更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地舒单抗停药后可能会出现骨密度降低的反弹现象,增加椎体骨折的风险。因此,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做好随访工作。患者使用地舒单抗治疗5~10年后应重新评估骨折风险,对于仍然处于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可继续地舒单抗治疗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折低风险的患者可考虑转换成双膦酸盐继续治疗。
专家建议
王琳教授指出,一旦确诊骨转移,应及时、规范地使用骨改良药物。地舒单抗已被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骨转移瘤虽然预后较差,但通过综合治疗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及时规范的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完全治愈较难。若未及时干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骨痛、行动障碍甚至频繁骨折。预防方面,重点在于定期体检、早诊早治,同时加强锻炼以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