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支原体到新冠:冬季8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护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8: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支原体到新冠:冬季8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护要点

随着冬季的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这些疾病,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指南。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近距离接触等传播途径引起感染。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有的还有皮疹、腹泻。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学校由于儿童青少年较为集中,更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学校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1.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能够在自然界中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种,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 潜伏期1-3周,没有任何症状
  • 发病后会有感染表现,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近年来,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有发生
  • 早期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有些幼儿会发低烧
  • 后期剧烈咳嗽,逐渐出现白色或黄色浓痰
  • 部分宝宝有喘息、呼吸加快的表现

预防措施: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 认真消毒,做好预防:使用暴晒、消毒液等方式消毒
  •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或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
  • 做好手部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3天

主要症状: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流涕、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幼儿得了流感,应该注意些什么?

  • 避免送患儿入园
  • 充分休息,注意保暖
  • 如确诊患传染病,要及时告知本班级老师,痊愈后方可来园

预防措施:

  • 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 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 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
  • 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 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发季,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主要特点: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主要症状:呕吐、腹泻

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 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
  • 牡蛎等贝类、草莓车厘子等浆果类是引发诺如感染的高风险食物,此贝类海鲜应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浆果类应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
  • 如果家人感染诺如病毒,患病家人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 托幼机构和学校在流行季应加强饮水卫生、食品卫生、以及环境消毒的管理

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感染。

主要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

预防措施:

  • 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 定期对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5.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因其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并能把感染的细胞融合起来,所以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

主要症状:

  • 潜伏期一般为2-8天
  • 病毒首先侵入鼻腔,在鼻咽部增殖并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 严重者约1-3天后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弥散的干啰音和喘息

预防措施:

  • 每天开窗通风30分钟
  • 定期对儿童餐具、玩具及家里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 外出时戴好口罩
  •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6.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儿童4%-1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除了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以引起胃肠道、尿道、膀胱、眼、肝脏等器官系统感染。人群普遍易感,腺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到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引起咽结膜热,角膜结膜炎,胃肠炎和腹泻病等。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结膜炎、腹痛、腹泻等,泌尿系统感染者可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传播方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 戴口罩,勤洗手
  • 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到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戴口罩

7. 新冠病毒感染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人群普遍易感。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达39-40℃,一般不超过3天,伴干咳、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流涕、腹泻、食欲减退等。病程7-10天,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康复后1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新冠病毒传播:

  •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预防措施:

  1.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房间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2. 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咽痛、发热、乏力等症状,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减少外出活动,充分休息,不要带病上班、上学。
  3.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要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尤其是老年人。

8. 慢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

  • 过敏性咳嗽的幼儿,通常父母或幼儿会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或过敏史
  • 症状表现多为夜间咳嗽或者晨起咳嗽的比较厉害,持续反复咳嗽3周及以上,以刺激性干咳,或咳嗽时咽部有痰、但是痰液不多为主要咳嗽特点
  • 一般在运动后、遇冷空气后咳嗽有明显加重

如何治疗?

  • 去医院明确过敏原后,注意避开过敏原
  • 妈妈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幼儿雾化治疗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通常是由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咳嗽
  •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嗽时间比较长,通常大于4周,可伴或不伴有咳痰,睡前、醒后(体位改变)咳嗽会更明显,宝宝常伴有鼻塞、流涕、频繁的清嗓子、打呼噜,少数的宝宝还会出现头痛、头晕、低热等症状

如何治疗?

  • 可以先带幼儿到耳鼻喉科就诊,观察咽后壁及应用纤维鼻咽镜,或者影像学检查(鼻窦X线、CT等),排查病因,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按疗程用药治疗就可以了

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

01 健康监测
师生员工(包含食堂从业人员)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缺课病因登记追踪。加强传染病相关信息报告、规范做好管理,随时关注师生员工健康状况。

02 通风消毒
在注意保暖的基础上,定期对校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开窗通风。

对校区公共场所的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擦拭消毒、对学校幼儿园公共设施玩具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03 保持清洁
做好学校环境卫生清洁,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主动引导学生课间活动后增加洗手频次。

04 健康教育
做好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倡导全校师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加个人防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05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要积极引导师生员工做好流感、新冠等疫苗接种。

06 做好应对准备
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加强教职工应对传染病相关培训。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设备等常用物资储备。出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的班级应加强症状监测、消毒、通风等措施,尽量减少组织集体活动。

最后,我们也提醒学生及教职员工,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请一定及时告知学校,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部分传染病在学校传播。

孩子的成长少不了与各路细菌病毒的每一次打怪升级,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