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343新规:代可可脂应用大揭秘
GB/T 19343新规:代可可脂应用大揭秘
近日,GB/T 19343《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这一标准的修订,不仅对巧克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与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本文将深入解读新规内容,并探讨代可可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问题。
代可可脂:定义与特性
代可可脂(Cocoa Butter Replacer,简称CBR)是一种人造硬脂,主要用于替代天然可可脂。根据原料和加工方式的不同,代可可脂可分为月桂酸型和非月桂酸型两种。月桂酸型硬脂主要以月桂酸系油脂为原料,如硬化棕榈仁油;非月桂酸型硬脂则采用大豆油、棉籽油、米糠油等非月桂酸系油脂为原料。
代可可脂因其物理性能接近天然可可脂,且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巧克力、糕点、饼干、面包、糖果、冷冻饮品等食品的制作中。它能够提供更柔韧且较有弹性的涂层,易于操控和成型,避免开裂和剥落现象。
新规重点解读
此次征求意见稿对现行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变化包括:
术语和定义:新增可可液块、可可饼块、可可粉的术语定义,明确了可可制品的来源,与已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同时,修订了“代可可脂巧克力”的主要原料范围表述。
原辅料要求:新增可可饼块及代可可脂原料要求,规定可可饼块应符合GB/T 20705的规定,代可可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删除了白砂糖、乳粉、乳糖、乳清粉、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植物油、其他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原料要求。
基本成分及理化指标:将黑巧克力非脂可可固形物含量要求由≥12g/100g调整至≥14g/100g,总可可固形物含量要求由≥30g/100g调整至≥35g/100g。
检验规则:明确停产半年及以上恢复生产需要进行型式检验,不再规定具体每批抽样量。
产品标签标志要求:新增“可可固形物含量大于等于60%的黑巧克力可标注为高可可含量黑巧克力”等内容。
安全性与健康影响
虽然代可可脂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消费者在选购时需谨慎。代可可脂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和人工色素,部分代可可脂还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消化不良:代可可脂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不易被人体消化,过量食用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和各种胃肠道不适。
心血管损伤:由于代可可脂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肾功能衰退:代可可脂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肾功能衰退和缺铁性贫血。
其他影响:代可可脂还可能引发碘缺乏、痛风等问题,并增加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慢性病的风险。
选购建议
虽然代可可脂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建议消费者适量食用。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控制代可可脂的摄入量。在选择食品时,可以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选择不含或少含代可可脂的产品。
此次GB/T 19343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高度重视。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标准,不仅能够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还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通过食品标签识别产品成分,做出更健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