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证实:定期健身可预防慢性病,提升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08: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证实:定期健身可预防慢性病,提升心理健康

“健身,成就不一样的人生。”这句话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得到印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现代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定期健身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提升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01

健身与慢性病预防:科学证据不容忽视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杀手,但通过规律运动,我们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研究显示,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这样的运动量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有效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癌症预防方面,运动同样展现出惊人的效果。2024年发表在《免疫学前沿》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仅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能显著增加乳腺癌患者血液中抗癌免疫细胞的比例。具体来说,自然杀伤NK细胞和抗癌的CD8+ T细胞数量增加最多,而促癌的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减少。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运动对免疫系统的积极影响。此外,201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显示,运动训练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的发病率,充分说明了运动在癌症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规律运动是控制病情的关键。研究显示,规律运动8周以上可将2型糖尿病患者HbA1c(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66%,长期坚持运动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包括游泳和慢跑。游泳作为全身性运动,能够消耗大量热量,加快新陈代谢;慢跑则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消耗多余脂肪。重要的是,运动强度应适中,可以通过交谈试验或理想心率法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

02

运动与心理健康:释放压力,提升幸福感

运动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对心理健康同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控情绪,提高自我认知。

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快乐激素”,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升体能,还能增进人际互动,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于现代人常见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运动同样展现出良好的缓解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身体活动可减少抑郁和焦虑的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03

如何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此外,还应做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的中等或更强程度增强肌肉的活动,每周2天或以上。对于老年人,还应注重功能性平衡和力量训练,以提高功能性能力并防止跌倒。

要将运动习惯坚持下去,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设定可行的目标:从短期小目标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避免因目标过大而产生压力。
  2. 记录和奖励进步:保持记录运动的习惯,适时给予自己奖励,增强持续运动的动力。
  3. 寻找兴趣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使健身更加有趣。
  4. 寻求同伴支持:和朋友或家人一起运动,互相鼓励和监督。

定期健身不仅能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还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告别亚健康状态,成就更好的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