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藏当雄县成功救助并放归野牦牛,种群数量显著增长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2: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藏当雄县成功救助并放归野牦牛,种群数量显著增长

近日,西藏当雄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功救助了一头小金丝野牦牛,并在其健康成长后顺利放归自然。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当地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也展示了当雄县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爱心。

野牦牛主要栖息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等省份的高寒草原和高山草甸,海拔通常在3500至5700米之间。它们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的类似环境。野牦牛适应了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缺氧与低温,它们生活在氧气稀薄、冬季气温可达-40℃以下的环境中;食物匮乏,以低营养的苔藓和短草为食,依靠强大的消化能力获取能量。

作为顶级食草动物,野牦牛对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通过活动促进植物种子扩散,维持生态平衡;为雪豹、狼等捕食者提供食物来源。然而,尽管适应能力强,野牦牛仍面临诸多挑战: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偷猎压力等。目前,中国已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和交易。

当雄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救助行动,正是中国保护野牦牛工作的一个缩影。2022年1月,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革吉县龙热管理站管护员成功救助了一只脱离母牛的小野牦牛,并送往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两年来,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野牦牛茁壮成长。2023年11月,革吉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又成功救助一头小金丝野牦牛,同样得到了悉心呵护。

今年7月,阿里地区林草局、革吉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邀请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对这两头小野牦牛进行了放生前的健康评估,经专家组评估达到了放回大自然的条件。为更好监测野牦牛放归后的生存状况,工作人员为其佩戴了先进的GPS定位装置,有助于及时掌握野牦牛的活动范围、迁徙路线等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野牦牛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8月5日,革吉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组成工作组,前往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期选定的点位开展放生活动,在大家的见证下,两只野牦牛被放归到它们熟悉的大自然中。“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具体举措,更是野生动物救助工作的成效展示。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动群众、凝聚各方力量,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野生动植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革吉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阿里地区共有包括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15个自然保护区,拥有雪豹、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西藏盘羊、黑颈鹤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里片区共建设37个管理站,组建37支管护队伍,共有390名管护员。近年来,阿里地区各级林草局通过群众报案、站点巡护以及巡护途中发现多起野生动物受伤事件,成功救助多只野生动物,每年平均救护、放生野生动物50多只(头)。

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近五年来,阿里地区野牦牛种群由原来的1.8万头增长到2.5万余头,金丝野牦牛由原来的220头增长到300余头,藏羚羊由原来的8万余只增长到12万余只,藏野驴由原来的2万余头增长到5万余头,雪豹、岩羊、黑颈鹤、棕熊等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性增长得到明显提高。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西藏各地不断上演,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当雄县的救助行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野生动物救助,更是一次生态保护意识的传递。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命依然值得尊重和保护。而这种尊重和保护,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