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发布:运动助力改善睡眠质量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发布:运动助力改善睡眠质量
12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山东日照正式发布“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以下简称“20条”)。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科学健身指导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儿童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
运动如何改善睡眠?
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运动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帮助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律。同时,运动还能释放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使人在睡前更容易放松。此外,运动还能促进大脑释放有助于睡眠的神经递质,如褪黑素和5-羟色胺,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如何通过运动改善睡眠?
“20条”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了全面的运动指导,包括运动类型、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等关键要素。具体建议如下:
运动类型:儿童青少年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篮球等有氧运动,以及拉伸、瑜伽等柔韧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有效促进睡眠。
运动量: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以运动后感觉轻松愉快、不疲劳为宜。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应安排在白天或傍晚,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后身体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平静,如果运动时间离睡觉太近,可能会导致入睡困难。
运动环境:选择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避免在污染严重或噪音较大的环境中运动。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同时,要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受伤。
案例分享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平时学习压力较大,经常感到焦虑和失眠。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开始每天放学后进行30分钟的慢跑,并在周末参加学校的篮球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明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晚上入睡更快,睡眠更深,早上起床也更有精神。同时,他还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通过运动改善睡眠,不仅能够提升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建议儿童青少年根据“20条”的指导,积极参与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