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为哈尔滨带来经济奇迹:从“冷资源”到“热经济”
亚冬会为哈尔滨带来经济奇迹:从“冷资源”到“热经济”
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在哈尔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冰雪盛宴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们的竞技风采,更为哈尔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亚冬会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4%,旅游收入达191亿元,同比增长16.6%。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哈尔滨以“冰雪+赛事+文旅”模式推动城市发展的成功实践。
基础设施升级:绿色低碳引领新风尚
为迎接亚冬会,哈尔滨对13个场馆进行了改造升级。其中,亚布力南站的技术改造工程将哈尔滨至亚布力的运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15分,较之前压缩1小时以上。改造后的亚布力南站采用哥特式建筑设计风格,外观焕然一新,候车厅内融入滑雪元素和亚冬会标识,新增母婴室和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让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便利。
亚布力西站的扩建工程历时180天,站房面积从1400余平方米扩大至3600余平方米,容纳旅客量提升3倍。改造后的车站以“雪浪银花,素裹峰峦”为主题,通过屋面与幕墙一体化设计,呈现出雪中宝石般的造型。站内安检通道从1条增至2条,新增综合服务中心和商务候车室,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在场馆改造中充分运用了绿色低碳技术。场馆内采用风能和太阳能供电,赛场外配备新能源保障车辆,实现了100%绿能供电。这是甲醇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展现了哈尔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产业带动:从“冷资源”到“热经济”
亚冬会的举办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更为哈尔滨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市内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已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至2023年的900家,哈尔滨正逐步成为该行业的战略中心。
同时,亚冬会还促进了当地就业增长。赛事带动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推动企业升级与招聘,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从餐饮、住宿到交通、零售,各行各业都在这场冰雪盛会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新IP
亚冬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哈尔滨以“冰雪+赛事+文旅”为切入点,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项目和产品,让游客在欣赏冰雪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赛事氛围和文化魅力。
吉祥物“滨滨”和“妮妮”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以它们为原型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毛绒公仔、盲盒手办、徽章、冰箱贴等商品常常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据统计,亚冬会特许商品已开发15个品类1029款,其中550款202万件已面市销售,预售额超过6亿元。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亚冬会开幕式分会场,将45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地标建筑均以冰建形式呈现。园区运营52天,接待游客已突破30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此外,太阳岛雪博会、松花江冰雪嘉年华等特色项目也吸引了大量游客,让哈尔滨真正成为了“冰雪之都”。
国际化视野:打造全球冬季运动中心
亚冬会的举办,加速了哈尔滨的国际化进程。作为曾在1996年举办亚冬会的城市,哈尔滨的冰雪运动正逐渐走向全球化。据统计,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57%,东南亚游客数量显著增长。大批国际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当地消费,也为哈尔滨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合作机会。
从“冰城”到“国际滨”,哈尔滨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1300余家银行网点可办理外币兑换业务,5800余家商户可受理外卡刷卡消费,场馆内外多语种标识清晰可见,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暖心。
亚冬会虽然即将闭幕,但哈尔滨的冰雪故事才刚刚开始。这场体育盛会不仅为哈尔滨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哈尔滨正朝着全球冬季运动和冰雪旅游中心的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