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瓶"到"控评":揭秘美妆博主的双重身份
从"空瓶"到"控评":揭秘美妆博主的双重身份
“空瓶”一词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在化妆品领域,“空瓶”指化妆品被用至容器几乎为空的状态。而在饭圈文化中,“空瓶”则是“控评”的谐音,指粉丝清理不利于偶像的评论,并推广正面内容以维护偶像形象。美妆博主们在分享自己的空瓶记录时,也在默默地进行控评操作,维护自己喜爱的偶像形象。他们既是专业的美妆测评师,又是热情的粉丝,双重身份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游刃有余。通过他们的努力,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优质的化妆品,也为偶像赢得了更多的正面评价和社会影响力。
美妆博主的专业身份
美妆博主是收入最高的博主类型之一。顾名思义,美妆博主一般指产出护肤、化妆、美发以及其他一些跟美有关内容的自媒体人。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妆博主是一个无比光鲜亮丽的职业,只需要在镜头前化化妆,简单分享一下产品使用体验,就会得到丰厚的报酬,甚至品牌们都抢着和美妆博主们合作,各种大型活动都争先邀请这些博主们出席。表面上看这个职业非常的令人向往,然而走这条道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全职博主和其他的普通工作一样,这也是一份充满挑战的的工作,而且如今大家都认为这是个赚钱的好营生,所以都趋之若鹜,竞争自然也就异常激烈。
而在这个非常“内卷”的行业要想脱颖而出,每个人都有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本领。那么除了自身本领之外,还有哪些地方是炼成一个优质美妆博主需要注意的呢?今天,跟全球无数位大大小小美妆博主合作过的SocialBook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这里说的都是国外平台噢)
- 重视平台的选择
在众多平台中YouTube和Instagram是毫无争议的最受欢迎的两大平台。除开这两个大平台之外,还有许多如Pintrest等的其他平台。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各种平台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如果将精力分散在各种不同的渠道中可能会导致产出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同时也会大量消耗自己的精力。
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主要平台,并适当选取另外一到两个平台作为补充。假如你选择了两个频道,你可以多留意一下哪个频道的流量更高,然后将你的内容创作重点集中在该频道上。作为一个美妆博主,在内容平台上有很多选择,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美妆博主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下列三个平台:
个人博客
YouTube
Instagram
个人博客非常适合撰写详尽的产品细节描述,可用于推荐产品、给出一些小tips或者写种草或者拔草清单。对于比较注重隐私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的博主,个人博客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博客需要良好的写作技巧,要多打磨自己的写作功底。
如果你的表现力很强,在镜头前能表现得很自然,那么YouTube可能是更适合你的平台。在视频里你不仅能够推广产品还可以展现你有趣的个性和魅力,交到更多朋友,或者如果你更擅长口头表达而非书面写作,YouTube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Instagram是一个以视觉为导向的平台,通常在这个平台的美妆信息都是在图片或者ins story中展现,因此Instagram不太适合分享长篇大论的信息,所以你的内容需要非常精简但同时又富有吸引力。如果你在两者中无法做到比较好的权衡,你可以考虑同时建立Instagram账号和YouTube频道。
- 明确你的受众群体
如果你已经选择好了你将要专注耕耘的平台,紧接着就需要定位你的目标受众群体。因为很多时候粉丝的数量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容本身的好坏,也取决于你的内容是否能够打动你的粉丝。所以,了解粉丝,清楚粉丝的喜好是重中之重。不过在这之前你应该清楚如何吸引粉丝,现在的各大平台充斥着各种“美妆大师”,你想要获得更多关注,首先要在美妆领域找到你的目标人群并确定自己所处的细分领域。
因为“美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一些美妆博主是专业化妆师,而另一些则是护肤专家,作为美妆博主,你可以专注许多不同的主题。
你可以从思考你最擅长什么开始。你擅长化妆吗?你有美妆产品的经验吗?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错的护肤品?你的头发让很多人羡慕吗?或者你擅长 DIY面膜?虽然在你的频道或者帖子中展现不同的主题可以使你的内容多样化,但从擅长的事情开始会更容易。
例如,Em Ford与许多美妆博主不同,因为她患有严重的痤疮,她主要在自己的频道分享有关护理问题皮肤的建议。她甚至还发起了一项很有影响力的运动#redefinepretty,旨在对抗一些影响观感的皮肤问题(如胎记、粉刺和疤痕等),以及伴随皮肤问题带来的污名化和欺凌。通过找到自己本身的特点,并作出一些切合自身的特点的宣传,Em Ford在Instagram获得了70多万粉丝。
- 只发布高质量的内容
在博主们的竞赛中,成为赢家的前提是一次跟头都不能跌!请不要发布任何低质量的内容,也不要发布一些危险言论。因为在社交舆论中失去高地想要再爬上去需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在你能力范围内,你可以尽可能选择好一点的拍摄设备,或者可以聘请专业的网页设计师来设计创建你的博客,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是这些都是值得的,并且能为你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全方位提升内容的质量,这是社交媒体运营的“黄金法则”!
此外,保持内容方向的一致性对于美妆博主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尚未聚集忠实粉丝群体的新手。并且你应该保持稳定产出,定期制作内容以吸引和留住观众的注意力。如果没有一个周密的计划,上述这些都这将很难做到。所以你最好提前考虑近期将要发布的内容,这样可以确保产出内容是高质量且稳定发挥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精通三百六十行的全才,仅有一两种特长并不足以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博主,所以你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这不仅能帮助你提升内容质量,也是在粉丝中建立信誉并赢得信任的唯一途径,因为你需要让支持你的人感受到你的诚意。
例如,Lex Gillies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学习如何治疗她的脸部皮肤。她获得的治疗经验和护肤知识让她成了护肤方面的行家,并且她的化妆技巧和美妆教程也广受好评。作为一个美妆博主,不断学习可以让你保住饭碗,不落后于人。向最好的人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总是一个好的开始。
现在社交媒体上向最成功的美妆博主,例如Jeffree Star、Huda Beauty、Carli Bybel 和 Michelle Phan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美妆行业的知识:
上课(在线课程是最简单的选择)
参加美妆大会和研讨会
跟进美妆行业的新研究和新技术
阅读一些成功的美妆博主的博客
除了不断学习知识之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内容的创意性。以俄罗斯彩妆专家Aryuna Tardis为例,她以前一直主要发布专业的化妆教程,但是内容总是不温不火,而她创作的这些创意妆容才让人真正对她印象深刻。所以创意的力量总是无穷大,但是切记,不要为了博眼球而牺牲真实性!
- 学会宣传你的频道
任凭你产出的内容再好,如果没有人关注,那么产出的内容有什么意义?除了内容创作,你应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宣传你的频道
美妆博主的粉丝身份
“饭圈经济”脱胎于粉丝经济。从起源来看,粉丝经济指某一群体因热爱而消费,这种消费以情感纽带为联结基础,在满足个体情感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利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粉丝经济的能量和体量也越来越大,为文化娱乐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美国知名学者凯文·凯利就曾提出了“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即互联网时代有1000名铁杆粉丝,就能够在商业上达成目标。
“饭圈经济”败于乱象丛生。在享受粉丝经济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必须对其走向“饭圈化”之后的一些乱象提高警惕。比如,有的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有的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还有的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由“饭圈”而衍生出的灰色、黑色产业链,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盘根错节的商业闭环。
盘点人们对“饭圈经济”的诟病,“吃相难看”是重要原因。一些平台和商业机构看到有利可图之后,便相互借力、推波助澜,一门心思钻营流量,急不可待变现“销量”,“代评论”“代私信”“代发短信”“转评赞”等服务潜滋暗长,刻意制造话题挑动粉丝和社会情绪成为常规操作,毫无底线博取无良流量违背公序良俗……某种程度上来说,“饭圈经济”不仅暴露出错误的消费观,更透露着扭曲的流量观、畸形的价值观的影子。
“饭圈经济”扰乱市场秩序,触碰法律底线,不能放任自流。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就对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不得诱导粉丝消费、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重点环节加强了管理。近来,重点围绕体育领域,公安部公布4起“饭圈”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国乒协、中国体操协会接连表态明确支持,更是提醒全社会不能只盯着“流量至上”,容忍“饭圈”的肆意妄为,必须全方位、常态化加强监管,提升治理效能。
无粉丝,不品牌。事实上,念好这本“生意经”,对于文娱体育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和引导。同样以体育领域为例,在一些西方国家,粉丝经济正是支撑其以职业体育为代表的竞赛表演业的核心环节。近日,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大满贯2024也将陆续推出40余款特许商品,包括文创T恤、POLO衫、咖啡杯、纪念球包、纪念徽章等,对于期待已久的广大球迷来说,这无疑也是参与顶级乒乓球赛事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加码、监管方式的不断完善,“饭圈经济”有望回归健康规范轨道,释放更大正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偶像本身在规范和引导“饭圈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就有不少明星艺人选择解散粉丝群、后援会,明确反对不理智的“打榜”“应援”等行为,为粉丝尤其是青少年树立了良好榜样。既从行业监管、生态治理等外部层面入手,又从偶像、粉丝等内部因素切入,才能标本兼治。
双重身份的影响
美妆博主的双重身份对个人、粉丝文化以及美妆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美妆博主个人而言,这种双重身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专业人士,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妆技能和内容创作能力;作为粉丝,他们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控评等粉丝活动。这种身份的切换可能会导致时间分配的冲突,影响内容创作的质量。此外,过度的粉丝行为也可能影响其专业形象,降低粉丝对其美妆内容的信任度。
对粉丝文化而言,美妆博主的控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偶像的形象,但同时也加剧了网络环境的虚假性。控评可能导致负面声音被压制,形成“虚假繁荣”的局面,不利于健康的粉丝文化和网络环境的构建。
对美妆行业而言,美妆博主的专业测评和推荐对消费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优质产品的推广。然而,控评行为可能影响美妆博主的公信力,使消费者对其推荐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思考与建议
面对美妆博主的双重身份,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其带来的影响。作为美妆博主,应该平衡好专业内容创作和粉丝行为的关系,避免过度投入粉丝活动而影响内容质量。同时,应该坚守专业性和独立性,不被粉丝文化中的不良现象所影响。
作为粉丝,应该理性追星,尊重美妆博主的专业身份,避免过度干涉其内容创作。同时,应该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鼓励真实表达和多元声音,避免网络环境的虚假化。
作为美妆行业,应该加强对美妆博主的规范和引导,建立更加透明和公正的评价体系,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应该鼓励美妆博主专注于内容创作,减少对粉丝文化的依赖。
总之,美妆博主的双重身份是当前网络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美妆博主、粉丝和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