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国考报名结束:325.8万人参与,最热职位竞争比16702:1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8: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国考报名结束:325.8万人参与,最热职位竞争比16702:1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落下帷幕,超过320万人参加了此次报名,其中多个职位的竞争比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职位,竞争比高达16702:1,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火职位”。

01

最火职位:16702人竞争1个岗位

根据中公教育的统计数据,截至10月24日17时30分,2025国考报名总人数达325.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4万余人,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其中,最火的职位来自中华职业教育社,该职位仅招录一人,却吸引了16702人报名,竞争比高达16702:1。

这个职位是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策划、协调实施外事活动,制定年度外事工作规划,随出国(境)团组出访,接待国(境)外来访机构,担任英文翻译,以及完成日常对外联络工作等。

02

为什么这个职位如此热门?

分析这个职位的招录条件,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 专业要求宽泛:该职位对专业的要求极其宽泛,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专业。

  2. 学历要求适中: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没有设定过高的学历门槛。

  3. 户籍不限制:全国考生都有报名资格,没有地域限制。

  4. 没有基层工作年限要求:对于应届毕业生和没有工作经验的考生非常友好。

  5. 政治面貌要求宽松:没有特别的政治面貌要求。

粉笔资深教师李梦圆分析,这个岗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客观上岗位限制条件少,仅限制专业但范围较大,约等于没有限制;二是主观上考生普遍看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03

对比往年:竞争越来越激烈

回顾过去几年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国考竞争逐年加剧的趋势:

  • 2024年度国考报名中,最热职位报录比超3500:1
  • 2023年度国考报名中,最热职位报录比近6000:1
  • 2022年度国考报名中,最热职位报录比接近“两万选一”

尽管2025年国考的招录人数较去年增加了160人,达到3.97万人,但报名人数的增长速度更快,预计平均竞争比将达到83.5:1,高于去年的76:1。

04

有人欢喜有人愁:163个职位无人问津

在一些职位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也有不少职位无人问津。据统计,截至10月24日17时30分,仍有163个岗位无人提交报考申请,占总职位数的0.7%。

这些无人问津的职位大多有以下特点:

  1. 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要求:其中110个职位要求有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且部分职位要求政治面貌为党员或共青团员,符合条件的考生较少。

  2. 地域偏远艰苦:部分职位位于偏远或艰苦地区,对考生的吸引力较低。

05

地域差异:西藏成竞争最激烈省份

从地域分布来看,2025国考报名人气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和广东,均在25万人以上。然而,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却在西藏,竞争比接近150:1。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2025国考对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采取了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等措施,适当降低了进入门槛。例如,西藏地区的189个职位中,有161个是享受政策倾斜的西部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占总职位数的85%。这些政策吸引了更多考生报考,客观上推动了竞争指数的飙升。

06

2025国考的新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国考在考试内容和招录政策上都有重要变化:

  1. 政治理论成为单独考试部分:这是近年来国考最大的创新之一。中公教育集团总裁李永新认为,这一变化可能使备考变得相对容易,因为政治理论的知识相对集中,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2. 基层招录占比近七成:体现了国考向基层倾斜的政策导向。

  3. 应届毕业生招录比例增加: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4. 分级分类考试更加科学: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设置考试内容。

  5. 差额考察比例明确:面试公告中将载明差额比例,招录流程更加精细化。

07

启示与建议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呢?

  1. 理性选择职位:仔细分析职位要求和自身条件,避免盲目扎堆热门职位。

  2. 充分准备:针对考试内容的变化,特别是新增的政治理论部分,要有针对性地复习。

  3. 关注基层机会:基层职位虽然可能条件艰苦,但竞争相对较小,且有政策倾斜。

  4. 长远规划:考公只是职业选择的一种,不必过分执着于热门职位,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25年国考报名数据再次印证了公务员考试的热度不减。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既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要有理性分析和科学备考的态度。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将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