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成热词:不只是营销噱头,更是社会心理变迁
情绪价值成热词:不只是营销噱头,更是社会心理变迁
当前,“情绪价值”成为公众舆论普遍关注的一个流行概念。有关情绪价值的各种讨论与解读,以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为什么情绪价值会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情绪价值真的能创造价值吗?相关领域学者从学术视角为大家解读了情绪价值的内涵与意义。
情绪价值的定义与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陈满琪表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情绪价值本身是一种对“人”的关注的回归,它是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之外的另一种价值,具有强烈的心理学意味。情绪价值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体现。比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通过调节个人情绪,呈现出与角色相符合的情绪表达,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在消费领域,年轻人愿意为那些能够提供疗愈身心的消费品买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严兵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经济学通常关注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价值,即它们在市场中的价格。从需求角度看,情绪价值涉及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情感反应和心理满足,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支付意愿。情绪价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例如,品牌忠诚度、顾客满意度、产品的情感联系等。在某些情况下,情绪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成为消费者支付溢价的主要原因。
情绪价值的哲学解读
英国作家尼尔·伯顿在《情绪的哲学起源》一书中,深入探讨了情绪的哲学背景,揭示了情绪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这本书不仅获得了众多读者的高度评价,还成为了许多哲学爱好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必备读物。
从哲学角度来看,情绪价值体现了人类对情感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它超越了物质和经济层面的价值,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更深层次意义。尼尔·伯顿在书中指出,情绪不仅是人类心理状态的反映,更是人类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解和管理情绪,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情绪价值的现实意义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亚洲认为,情绪价值受到关注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从物质方面转向了精神方面。从矛盾论的角度看,人们对于情绪价值的追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当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被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逐步满足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成了当务之急,而“精神文化需要”显然又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加强具有情绪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秀丽表示,情绪价值成为当下社交网络公共领域的流行词。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信息,而情感化的信息更容易引起注意和留下记忆。因此,情绪价值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策略,能够有效地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而受众也往往依赖情感反应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重要性。这种情感反应不仅是个人心理的表现,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社会情感共鸣和价值观的追求。
然而,理性思考情绪价值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有效助益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严兵表示,公众对情绪价值的关注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个人幸福的追求。情绪价值的概念可以引导企业和组织更加关注顾客体验与员工福祉,从而推动社会向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应警惕过度商业化和消费主义对情绪价值的滥用,避免将情绪价值简化为一种营销手段,也要避免将经济学还未能解释清楚的一些问题归结为“情绪价值黑箱”,从而忽视了其深层次的社会意义。陈满琪认为,对于个体影响而言,情绪价值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能够让个体获得自己认为的“幸福感”从而获得充盈感。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阻碍个体的成长,陷入无度索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境地。
显然,情绪价值概念的流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我国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近年来,文化艺术领域与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同样彰显出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挖掘情绪价值背后的社会心理需求,发挥情绪价值展现的积极正效应,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