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骤降是糖尿病预警?这些症状要当心
体重骤降是糖尿病预警?这些症状要当心
“妹妹最近瘦得好快,是不是偷偷在减肥?”阿姨关切地问道。但仔细观察后,阿姨发现妹妹并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反而食欲良好,甚至比以前吃得更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发现: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和60岁以上的女性,若出现体重骤降,要考虑癌症风险,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研究人员调取了英国国家癌症登记和分析服务中心的相关数据,发现超过32.6万名成年人存在体重骤降(6个月内平均体重减轻5%或更多,排除减肥者)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发现体重突然减轻的6个月内,有15624人(4.8%)被诊断为癌症,其中15051人(96.3%)年龄超过50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教授张凯指出:“体重变化与多种健康结果有关,如果不是刻意减肥,体重骤降时需要警惕是否患上重病,首先应考虑代谢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癌症也会导致消瘦,以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体重骤降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被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
多尿: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
1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小时尿量可达50001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多饮:高血糖使得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得血浆渗透压进一步增加,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
多食:由于胰岛素缺乏或抵抗,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机体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增加。
体重减少:尽管食欲增加,但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转而分解脂肪和肌肉供能,导致体重下降。这种体重下降通常较为明显,且不易通过常规饮食调整恢复。
除了“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还可能伴随其他表现,如疲劳、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手或脚刺痛麻木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着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及时就医。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以下诊断标准:
- 空腹血糖≥7.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随机血糖≥11.1mmol/L
- HbA1c≥6.5%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典型症状,如果血糖水平达到上述标准,也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因此,定期监测血糖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至关重要。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用药、自我监测和定期筛查并发症。具体来说:
合理饮食:维持合理的体重(18-24kg/m2),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如全谷物、杂豆类),每日蔬菜摄入量500g,绿色叶菜不低于70%,烹调油25-30g,控制进餐速度15-30分钟,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
适量运动:每周150分钟,餐后1-3小时开始运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配合抗阻训练。
规律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方案,一旦口服药物无法把血糖控制达标,不要拒绝胰岛素或GLP-1激动剂等注射类药物。
自我监测:空腹血糖4.4-7mmol/l,餐后10mmol/l,控制血压≥130/80mmHg,调节血脂。除了传统的血糖仪,还可以选用不用扎手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定期筛查并发症:首次诊断糖尿病的糖友,应进行全面的并发症筛查。此后每周监测血糖,每月检查体重、血压,每三个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半年进行血脂检查,每年进行肝功肾功、眼底、神经、心电图、血管超声等检查。
体重骤降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不容忽视。如果发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有家族病史、职业暴露史、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通过及早发现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