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点赞的歙砚,你知道怎么读“歙”吗?
李后主点赞的歙砚,你知道怎么读“歙”吗?
“歙砚甲天下”,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对歙砚的最高赞誉。歙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独特的石质和精湛的工艺,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歙”这个字究竟该如何正确发音。
歙砚:千年名砚的传奇
歙砚,全称歙州砚,因产于古歙州(今安徽歙县)而得名。歙砚的主要原料是婺源龙尾山的龙尾石,这种石材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非常适合制作砚台。歙砚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需要经过选料、设计、雕刻、打磨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歙”字的读音之谜
“歙”是一个多音字,主要有两种读音:
- xī:表示吸气、收缩等含义。例如,《老子》中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 shè:用于地名,如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shè xiàn)。
那么,歙砚应该如何发音呢?答案是xī zhōu。这个读音源自歙砚的全称“歙州砚”,而“歙州”在宋代曾是徽州府的旧称。
文化传承:从李后主到现代
歙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使其声名鹊起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书画家,还是歙砚的忠实粉丝。他评价歙砚“甲天下”,并封制墨名匠李廷珪为墨务官,赐国姓李,使得“李墨”与歙砚相得益彰,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等都对歙砚赞不绝口。苏轼评价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高度概括了歙砚的优良品质。这些文人的推崇,使得歙砚的文化价值得到升华,成为文人雅士的标配。
现代发展:文旅IP的新生
进入现代社会,歙砚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数字化时代,书法教育重新受到重视,歙砚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歙县的老胡开文墨厂等传统企业,通过研学游、体验活动等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歙砚文化。
2024年,公益传播项目“文化中国行”将歙砚带往北京、上海等地,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有机会亲身体验歙砚的魅力。歙砚不仅是一种文具,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脉和智慧。
结语
歙砚的故事,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史。从李后主的推崇到现代的文旅IP,歙砚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而“歙”这个字,也因为歙砚而被更多人熟知。下次当你看到“歙砚”时,不妨大声读出来:xī zhōu,感受这份千年传承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