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江江豚、中华鲟、长江鲟:保护长江濒危物种迫在眉睫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22: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江江豚、中华鲟、长江鲟:保护长江濒危物种迫在眉睫

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23.42%,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标志着长江生态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长江流域的另外两种代表性物种——中华鲟和长江鲟,却面临着自然繁殖基本停止的严峻挑战。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更是实现长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01

长江江豚:从濒危到复苏

长江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近年来,得益于“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和持续的保护努力,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2020年,我国第一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出台,随后“十年禁渔”政策正式启动。据统计,15.4万名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22.1万名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2023年群众举报的非法捕捞数量同比下降28%。这些措施为长江江豚的生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禁渔政策,中国还创新性地提出了“迁地保护”措施。通过将江豚迁移到保护区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目前已有约160头长江江豚在迁地保护区得到保护,每年大约有15头幼崽出生。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截至2024年8月,保护区内的江豚数量已达100头左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胡炜介绍,长江中下游已建成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区,保护了长江中下游近三分之一的江段,也是未来长江江豚种群恢复的最重要水域。2015年以来,我国组织了多次保护区之间不同江豚种群的个体交换,以改善江豚遗传结构,丰富遗传多样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长江江豚的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世界第一头出生在人工环境下自然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诞生。今年6月,“淘淘”的第三个孩子——一头编号为F9c24的雄性小江豚出生。另一头江豚“阿宝”在野化放归后,已经四代同堂,拥有10个孙子和2个重孙。

02

中华鲟和长江鲟:人工繁育的希望

与长江江豚的复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华鲟和长江鲟的自然繁殖已经基本停止。中华鲟已经连续7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鲟自2000年起就停止了自然繁殖。这两种鱼类都是长江流域的旗舰性、标志性物种,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历史上曾被作为大型洄游性经济鱼类,20世纪70年代初,长江平均每年捕获的中华鲟数量有580多尾。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2017年以来,长江每年监测到的中华鲟数量仅剩十几尾。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0年左右野外自然繁殖停止,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对中华鲟和长江鲟的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力度。

在长江宜宾江安段,科研人员通过人工构建产卵场,成功实现了长江鲟的自然产卵繁殖。2024年,新的试验开始,科研人员将20尾雌雄成体长江鲟放入人工产卵巢内,引导长江鲟产卵和交配受精。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终于在3月31日观察到长江鲟在产卵场出现繁殖行为,并在4月6日成功记录到自然繁殖行为。

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父子两代人致力于长江鲟保护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1993年,大学刚毕业的周亮协助父亲建立了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父子俩从渔民手中购买受伤的长江鲟,并在养殖场保护了起来。最多时,研究所救助了70多尾野生长江鲟,并养殖了50尾中华鲟幼鱼,以及数百尾胭脂鱼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1998年,父子俩首次成功繁育出几百尾长江鲟鱼苗。2007年起,宜宾开展长江鲟增殖放流活动,至今,研究所已为放流提供了50多万尾长江鲟。

03

未来保护方向:从禁渔到栖息地修复

尽管长江生态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长江拦河筑坝、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仍然较多,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尚未根本好转。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下一步,我国将采取三方面针对性措施,加强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一是强化人工保种科研攻关。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中华鲟、长江鲟的人工保种场,有了一定规模的亲本库,突破了规模化的人工繁育技术难题。下一步,将持续加强科研攻关、提升保种场人工繁育能力,争取尽快突破自然繁殖、生境修复等关键技术。

二是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珍稀濒危物种只靠自然繁殖恢复比较难,必须通过增殖放流来补充野外群体。从今年起,农业农村部计划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争取能够放流100万尾,力争未来三到五年能够逐步增加到500万尾。

三是强化重点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保护。要保护好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农业农村部将选择适宜的水域修复重建产卵场,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拦河筑坝处修建过鱼设施,落实重要栖息地船舶限速、限航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影响。

保护长江江豚、中华鲟和长江鲟等濒危物种,不仅是维护长江生态平衡的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全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些珍贵物种得以延续。正如周亮所说:“它们才是长江的主人,没有这些物种就没有这种生物的丰富多样性。我们能够为这个事做尽我一份力,我觉得我来这个世界上走一趟,我也没白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