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考数学焦虑?学霸教你这样调整心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31: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数学焦虑?学霸教你这样调整心态

高考数学焦虑是许多考生面临的普遍问题,不仅影响考试成绩,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显示,数学焦虑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影响到其他科目的表现。因此,如何调整心态,克服数学焦虑,成为考生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01

数学焦虑的成因

数学焦虑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教育体制来看,高考制度带来的巨大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追求高分,许多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导致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导致数学焦虑的重要原因。

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对于数学这一学科,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从而产生焦虑。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自信心不足、过度担心考试结果等原因,导致数学焦虑。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分强调学习成绩,使孩子产生压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溺爱或严厉,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导致数学焦虑。

02

如何调整心态

面对高考数学焦虑,考生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考前准备

  1. 保持正常作息:临近高考,有的同学愈加熬夜学习,还有的同学先睡觉至凌晨,然后起床继续复习,这些都不可取。规律的作息有助于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第二天的学习效率。高考在即,我们更加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以一颗平常心对人对事,因为保持平常心可以帮助考生减轻因高考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2. 合理分配时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所难免,但是临近高考,我们不能只关注弱势学科,应合理分配时间,均衡复习各科可以避免某些科目被忽视,导致整体成绩受到影响。

  3. 调整饮食、适当锻炼:考前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品摄入。不要突然改变饮食习惯,以免造成肠道压力。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精神状态,减轻焦虑和压力,使考生在考试中保持清醒和专注。此外,不要因为备考迎考而忽略体育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考生的体质,提高抵抗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

考试技巧

  1. 做好反思,寻找对策:一是反思近期“错题”的原因,究竟是粗心?概念不清?还是方法不对?太难不会?针对问题及时咨询老师,查阅书本笔记,归纳通性通法,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反思平时容易犯的“小毛病“,比如:看漏字、读错题、忘记变号、开闭区间错误、忽略集合语言书写等等,针对这些“小毛病”,我们可以适当做以记录,考前拿出来再看看,不断提醒自己。三是反思考试时不能“有效得分”的原因,小题要小做,可采用特值引入,代入验算、近似估值等一系列方法;书写要规范、整洁、清晰等。四是反思考试时的情绪与状态,建议对比考得好的时候与差强人意时的心理状态和考前准备情况,择优从之,以此缓和考前过分焦虑,或者茫然无措的心理。

  2. 调整心态,保持节奏:你现在是否越来越担心自己高考时发挥失常?是否焦虑怎么还有很多不会做的题目?是否因为考场上其他同学答题速度比自己快而乱了心神?如果是的话,那么老师建议你“做自己”,要自信,全神贯注,用自己习惯的节奏答题,欲速则不达,心态平和,不受外界环境干扰。高考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次考验,考前要做好心理预设,比如:试题简单了,我该如何应对?中档题的位置(如第7-10,18-19题)突然不会做了,我该怎么办?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考前做好规划统筹,宠辱不惊、学会取舍也许能有意外之喜。

  3. 尝试倾述,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学生在考前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考试表现,随着高考临近,很多同学会出现情绪波动,更有甚者会转化为负面情绪,进而影响睡眠和食欲,产生恶性循环。我们可以通过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交流,将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表达出来,从而减轻心理负担。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或者通过自我暗示和正面思考,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保持心情愉悦,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考试的良好环境。

情绪管理

  1. 调整大脑思绪: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积极自我暗示,提高信心,使自己进入最佳考试状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转移注意法:避开临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往日有趣、滑稽事情的回忆上,使情绪放松;第二,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了艰苦的学习和多次考试,积累了大量知识和应考经验,这次一定能考好”、“考试只不过是一种检验手段,不必过分紧张”等;第三,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头微低,全身放松,深呼吸,默念“1-2-3……”,让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使大脑思维“暂停”。

  2. 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全卷,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3. “六先六后”,合理安排: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第一,先易后难。就是说,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第二,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刺激,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第三,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维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第四,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五,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第六,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应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

高考数学焦虑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克服的。考生需要从考前准备、考试技巧和情绪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掌握有效的解题策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