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焦虑抑郁易致胃病,四种心理调节方法助改善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3: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焦虑抑郁易致胃病,四种心理调节方法助改善

前阵子,演员赵露思因长期焦虑和抑郁引发身体不适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很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胃痛、胸闷、头痛、失眠……但往往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却“一切正常”。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院黄坤强心理咨询师指出,这些很可能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在“作怪”,不是小问题。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胃部健康

研究表明,约60%的抑郁症患者会体验到身体疼痛,40%的焦虑症患者会有胸闷或心悸的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与胃酸倒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当人们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或长期的情绪困扰时,这些情绪会“转化”成身体不适。比如,在考试季,许多学生会因焦虑而出现胃痛、胃胀、便秘、腹泻等症状。此时的胃肠道不适不仅仅是生理问题,还往往是心理压力的表现。

压力性胃病是由压力造成的胃部和肠道功能障碍,导致胃肠的平衡发生变化,胃酸增加,肠动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异常症状。压力还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的肌肉,使食道肌肉收缩,紧张,扭曲,增加胃酸分泌,从而产生过多胃酸,可能会导致胀气,胃胀或腹泻。

心理调节的具体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情绪和身体症状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整负面思维,学会更积极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有显著效果。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等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减轻焦虑和压力。每天坚持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胃部不适。

情绪管理

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是预防和治疗心理性胃病的关键。可以通过写日记、与信任的人倾诉、参加支持小组等方式,释放内心的压力和困扰。同时,培养兴趣爱好,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源,心神失养,自然容易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同时,脾胃不足还会导致痰湿内生,痰热扰心,进一步加重焦虑症状。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焦虑症和胃病的重要途径。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采用健脾益气、清痰热、养心血的方法,成功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具体来说,可以使用太子参、黄精等药材来健脾益气;竹茹、胆南星等药材来清痰热;柏子仁、当归等药材来养心血。此外,还可以配合甘麦大枣汤等茶饮方,以平肝和胃、调畅气机。

真实案例分享

一位46岁的女性患者,长期受到胃病困扰。随着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她开始出现了睡眠质量下降、心悸心慌、善惊易醒等症状。经过心理科的诊断,她被确诊为焦虑症。尽管使用镇静药物后睡眠有所改善,但一停药症状便复发,甚至加剧。面对这样的困境,她转而寻求中医的帮助,找到了路志正教授。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睡眠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心悸心慌和乏力之感也基本消失。

另一位用户通过补充维生素B、盐酸甜菜碱、益生菌等补剂,以及做八段锦和有氧运动来改善胃病和痘痘的经历。用户提到,这些方法减少了饭后嗳气腹胀的不适感,改善了睡眠质量,减少了痘痘的出现。

结语

心理调节不仅能显著改善胃病症状,还能缓解后背不适。研究表明,焦虑和压力会直接影响胃部健康,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等问题。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这些症状。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也能预防胃病复发,让你远离胃痛和后背不适的困扰。试试看吧,也许你的胃和后背都在等着你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