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压是关键,专家详解高血压如何预防脑出血
控制血压是关键,专家详解高血压如何预防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且患病率逐年上升。长期高血压会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机制主要是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变化,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出血。脑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的特点,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如何预防高血压脑出血?
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按时规律服药,严格控制血压并使其处于合理状态。长期血压高会使脑动脉硬化,增加脑出血的风险。一旦确诊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如血压出现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降压方案,避免情绪激动,防止血压突然升高引发脑出血。
健康生活方式
- 合理饮食:坚持清淡饮食、低盐低脂。减少摄入盐和含盐高的调味品及加工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钾的食物。
- 适量运动: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但需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血压急剧升高。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戒烟限酒对于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心情,有助于降低血压。
- 避免过冷过热刺激:气温变化对血压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保暖或降温措施,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导致血压波动。
注意气候变化
秋冬季节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期,人体在受到寒冷刺激时,血管会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容易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因此,在秋冬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身体受凉、血管收缩。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监测血压、血脂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还可以查头颅CT,了解是否有脑出血的情况或血管状况;检查血压情况,每天进行监测。
脑出血的预警信号
如果突然感到全身无力、剧烈头痛、视力变化、身体发麻、嘴巴歪曲、吞咽困难、行动不方便,以及一直流口水,甚至是认知功能障碍,如性格改变等,要立即就医。
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瞳孔不等大等情况,应及时求救120。
案例警示
近日,50岁的吴大姐(化名)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家属急忙将其送至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经查,吴大姐血压197/101mmHg,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5mm,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射消失,结合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叶脑血肿,中线偏移明显,考虑脑疝形成。据家属告知,吴大姐两三年前就发现血压偏高,但是觉得自己还年轻,加之工作繁忙,所以并为重视,没去就医,也没有服药,更没有定期测量血压。
脑疝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信号,约有一半以上的脑出血患者会死于脑疝。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是救治吴大姐的当务之急!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神经外科团队医生为吴大姐进行了右侧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吴大姐在EICU接受进一步治疗,数天后恢复了意识,并脱机拔管,转入神经外科病房继续治疗。在住院20天后,吴大姐已经没有头痛头晕现象,四肢也可以正常活动,还能下地行走,顺利出院。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具有高度致死、致残性。吴大姐是幸运的,由于救治及时,躲过了死神追击,也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高血压脑出血往往病程发展迅速,多数发病前无预兆,会出现突发头痛、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由于短时间内颅内压力增加,导致脑组织、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然后进入昏迷状态,甚至发生脑疝而死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多数将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