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发布新标准:餐后1小时血糖成糖尿病筛查关键指标
IDF发布新标准:餐后1小时血糖成糖尿病筛查关键指标
2024年3月28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场声明,提出将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小时血糖(1-h PG)作为高血糖诊断的新标准。这一创新性建议有望改变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策略,为全球数亿高风险人群带来新的希望。
新标准的核心内容
根据IDF的最新建议,1-h PG的诊断阈值被明确界定:
- 1-h PG≥8.6 mmol/L:用于诊断中度高血糖(Intermediate Hyperglycaemia,简称IH),患者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并鼓励参与糖尿病预防计划。
- 1-h PG≥11.6 mmol/L:用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简称T2D)的诊断,确诊后需进行复查以确认诊断,并转诊给予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这一标准的提出,基于大量流行病学数据的支持。研究显示,1-h PG在预测多种疾病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包括2型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以及过早死亡等。
传统标准的局限性
当前的糖尿病诊断主要依赖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OGTT 2小时血糖(2-h PG)。然而,这些指标在识别糖尿病发展早期阶段的个体时存在明显局限:
诊断标准不统一:不同机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的定义存在差异,导致诊断结果的不确定性。
无法及时识别早期患者:许多患者在空腹血糖和2-h PG尚未达到诊断阈值时,实际上已经处于高风险状态。
有诊断延迟风险:研究显示,即使空腹血糖水平正常,部分人群仍可能在几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
血糖与HbA1c结果可能不一致:许多临床因素会影响HbA1c水平,导致诊断出现偏差。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IDF建议,通过筛查工具(如FINDRISC、ADA风险评分)确定为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人群,应在禁食过夜后接受1-h PG检测。这包括具有以下特征的人群:
- 糖尿病家族史
- 肥胖或超重
- 缺乏运动
- 高血压
- 高血脂
- 年龄超过45岁
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至关重要。研究显示,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高风险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一新标准的提出,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灵敏的筛查工具,也为患者带来了早期预防的机会。通过及早识别高风险个体,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体重管理,从而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
然而,实施1-h PG检测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操作复杂性以及患者依从性等。因此,IDF建议在高风险人群中优先使用这一检测方法,并结合其他筛查工具,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主席Akhtar Hussain教授强调:“最新评估显示,全球范围内有高达8.5亿的成年人正受到中度高血糖问题的困扰。早期发现并干预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避免糖尿病相关严重甚至致命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这一新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医疗成本,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1-h PG有望成为糖尿病筛查和预防的重要工具,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