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口服避孕药竟致脑血栓?专家:这些人群需谨慎
年轻人口服避孕药竟致脑血栓?专家:这些人群需谨慎
“我今年22岁,最近总是感觉头痛、恶心,以为是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但症状持续了几天,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呕吐。家人赶紧把我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竟然说我得了脑静脉窦血栓!”
这个案例听起来令人震惊,但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年轻女性患脑血栓的风险,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CVST)。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脑卒中的0.5%-1%。然而,它的危害不容小觑,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相当高。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疾病似乎特别“偏爱”年轻人,尤其是妊娠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以下的人群。
研究表明,在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中,高达54%的患者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避孕药的成分密切相关。口服避孕药主要包含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种成分。雌激素能够增强凝血物质的活性,同时降低抗凝物质的活性,从而促进凝血。而孕激素则会增加静脉容积,降低血流量,与雌激素形成“协同作用”,使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这种风险并非空穴来风。研究数据显示,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较不服药的女性增加了1至3倍。而且这种风险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风险也在增加,特别是39岁以后,风险显著上升。
面对这样的风险,我们该如何预防?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避孕药并非绝对不能使用,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定期体检:服用避孕药前,应进行全面体检,特别是要检查血液凝固指标,如D-二聚体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血液过于黏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节食或肥胖。
关注身体信号: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腿痛、腿部肿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
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对于有血栓风险的女性,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避孕方法,如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等长效避孕方式。这些方法不仅避孕效果好,还能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科学避孕,关乎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选择避孕方式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同时,也要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及时就医,避免悲剧的发生。